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建议收藏后观看~

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Raw是一类具有极高动态范围、对计算机性能要求很高、会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的格式,常用于高端的TVC或电影。拍摄RAW往往就意味着与短期的快速制作撇清关系。

但随着众多具有全新特性的RAW格式推出,特别是近期的ProRes RAW和Blackmagic RAW,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国外一个制作团队在多机位活动的拍摄中,运用Blackmagic RAW在Macbook Pro上实现现场制作的一个工作流程案例。看完后你会发现,只要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搭配达芬奇的强大解码能力,就完全能够在小型超快速项目中发挥RAW的超能力!

在切尔滕纳姆爵士音乐节上,有一场亨利·韦斯顿的小型活动,主要内容是在现场的某个小花园或室内进行一系列私密的演出,由于英国天气多变,所以活动场地主要依天气而定。

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

关于这个项目,后期制作的速度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项活动都需要在拍摄当天制作完毕并导出。所以,虽然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摄影机、灯光和音频设备,但我们更多考虑的是高效紧凑的工作流,以及如何在音乐艺术家们有限的时间安排中,尽最大可能灵活自由地完成拍摄创作。

1.BRAW是应对天气变化的法宝

英国的天气实在是阴晴不定。我们在这里的大部分拍摄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我们提前对拍摄计划进行了一些补充,保证拥有足够的灯光并安放好它们。由于,这是一次无法重拍的任务,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需要确保完全意义上的灵活。举例来说,如果天气突然转晴,人们来到户外,我们很可能要迅速由室内转换到场外拍摄,这意味着不能很好的校准白平衡。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Blackmagic RAW(BRAW)能够做到这一点,BRAW可以在达芬奇中更改大量的元数据。而使用之前常用的ProRes格式是无法在后期修改诸如ISO、色调或色温之类的元数据的,这意味着所拍即所得。

更重要的是,使用BRaw意味着会生成.sidecar后缀的文件,它包含我们修改过的设置参数,它保存在嵌入拍摄时元数据的RAW文件旁边。这样我们就同时拥有了原始和修改后的参数,并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一直保持可用。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是四机位摄制系统,在我们修改设置时,我们希望可以总是回去纠正,并随时可以看到最初的画面风格。

最终,我们选择以12:1的最高压缩率以恒定码率拍摄,这样得到的数据量依然比我们之前使用的ProRes 444 2K格式要小,这让我们每台机器可以仅仅使用两张256g的CFast卡储存,降低了成本。

2.多机位拍摄方案的制定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我们这次设计了四机位的摄制方案。使用四台摄影机来获得丰富的构图与多样的画面。一台BMPCC4K放在SYRP精灵魔毯滑轨上拍摄移动镜头,同时使用广角镜头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画面;两台Ursa Mini Pro搭配中长焦镜头,装配到使用Nitrotech氮气云台的曼富图三脚架上,用于捕捉台上台下的人像与特写;最后第三台使用肩扛套件的Ursa Mini Pro用于捕捉中近景的一些略带运动的画面,并带来更多的生活感。

我们在四台摄影机上都使用施耐德(Schneider)Optics Xenons系列镜头。这个系列的镜头拥有迷人的大光圈和完全一致的镜头设计,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呈现出舒适的焦外虚化。我们的音频工程师使用的是具有强降噪功能的性能麦克风,并且在我们导入视频素材的同时,他会在protool里对捕捉到的声音进行混音。

在过去几年的工作里,我们要么使用代理工作流在Premiere中剪辑,要么使用ProRes的多机位素材直接在Premiere中剪辑。现在,我们希望简化这些过程。

不用转码,我们可以直接实现BRaw的实时回放。通过使用BRaw,我们仅仅使用机内录制文件,就获得了更快速的实时回放,和高效直接的制作流程,这让我们可以在制作与数据传输中节约大量宝贵的时间。

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

3.使用达芬奇保证剪辑的流畅性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工作中使用BRAW,总体来说我们对它在达芬奇中的工作流程非常满意。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使用达芬奇的多机位剪辑功能。

进行了几组简单的测试之后,我们对达芬奇软件完全放心,不过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剪辑过程的绝对流畅,我们还使用了高速SSD硬盘,它让我们能够同步混音并直接编辑素材。如果使用机械硬盘,最高只能达到12-15帧每秒,回放会卡顿。

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其实在评估拍摄的性质和时间限制时,我们甚至还考虑过使用更原始的cinema DNG RAW工作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BRAW➕达芬奇的工作流程。还好在这次制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回放的卡顿问题——整个过程非常流畅。

我们可以将四台摄影机的储存卡快速导出,在舞台拍摄的现场使用Macbook Pro进行剪辑,使用完整的RAW工作流并且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一旦添加特效后,它还是会慢下来。但我们一般在最后一步才进行调色,所以这不会影响太大的项目进程。

4.BRAW+达芬奇工作流带来的思考

本文是BMD公司官方约稿之一,通过一次典型的快节奏音乐节活动摄制,集中体现了BRAW的高效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适用范围很广,因为很大一部分从业者,都会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中小型影片或节目的制作,他们大都对高效便捷的工作流具有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影像的质量。基于这几点,该文具有很高的借鉴学习价值。

具体举例来说,在歌舞晚会的现场,灯光环境异常复杂,白平衡与色温处于混乱之中,这时如果使用新型的RAW格式,不仅可以在后期无损地矫正前期的色彩问题,同时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快捷的工作流程,不用再转码套底。类似的,BRAW也可以运用在婚礼电影、旅拍、时间紧迫的短片、极端自然环境等要求高效便捷,同时需要更高画面质量的拍摄场景中,这一切值得大家关注与测试。

当然,以上只是BRAW进步的地方,它依然保留了RAW固有的一些问题。比如保留原始数据,留下极大后期空间的同时,也对后期调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大部分人对调色一知半解;它虽然已经极大降低了对大存储容量的需求,但同时对硬盘速度又作出了新的要求,需要SSD高速固态硬盘,这也提高了制作成本。

对此你怎么看?你会选择BRAW+达芬奇的工作流程吗?欢迎在下方留言。

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12小时内完成拍、剪、调、出片的超快项目!Blackmagic RAW是这样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