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份,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 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帮扶企业,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为推动主题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各级各部门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突出“减排、提升、服务”主题,优化生态环境领域差别化管控措施,实施精细帮扶,精准治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明确责任分工

要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对帮扶企业进行全方位体检,搞清楚企业“存在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最突出”。

制定推进方案

各级各单位结合机构改革后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重新梳理制定本部门具体推进方案,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任务细化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

全面走访帮扶

自今年6月份开始,厅机关各处室、各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厅属各单位及人员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包联企业,各地生态环境局至少每月走访两次包联企业,倾听企业诉求,详细了解企业困难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开展“五送”活动

厅相关部门编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汇编、环评政策法规百问百答等宣传材料,分发厅机关各处室、各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厅属各单位,以便帮扶人员深入企业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科技、送方案、送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各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印发相关宣传材料,分送帮扶企业。

优化审批流程

要提升生态环境行政审批效能,持续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依法合规帮助企业完善环保审批手续,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推行问题隐患提示制度

对企业开展全方位执法检查,对环境问题查清、查透,避免重复执法、反复发现问题;对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隐患和日常管理漏洞,提前预警,并督促整改到位,最大程度从源头上减少环境违法行为发生。全省各类专项行动和日常执法监管过程中,执法人员要强化体验式、预防式、服务式“三式”服务理念,按要求发放环境违法隐患提示函。

线上、线下同步互动

厅信息中心将开发建成并上线运行生态环境政企联系信息交流平台,厅生态环境信访处设立“企业环保接待日”,并且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同步设立,每周通过“企业环保接待日”和生态环境政企联系信息交流平台集中收集企业诉求,征集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企业诉求答复转交办制度,定期形成书面报告。

落实台账管理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在“把脉问诊”基础上,梳理分析实际问题,采取一企一册的形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明确服务目标和解决时限,坚决禁止“一刀切”。

建立问题台账

各级各单位要组织帮扶人员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与企业负责人、一线职工面对面沟通,全面准确掌握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全面详实的问题台账及整改明细表,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供坚实基础。

建立成果台账

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主题实践活动帮扶企业阶段成果台账,各级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及时更新数据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企一册建档

针对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方案,建立一企一册、台账管理、动态更新制度,帮扶人员定期督促企业落实帮扶措施。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各级各单位增加自选动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