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AI财经社”的这篇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生动描述了9月8日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夜归人无车可归”“网约车行业陷入整顿恐慌”“黑车回潮”“司机乘客均走投无路”……央视《新闻1+1》白岩松提出三问:这是不是一种舆论逼宫?滴滴是不是不可或缺?是不是真到了一个要打破垄断的时刻?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我们不妨先换位思考,滴滴“罢工”的动机有两点:1、公众口诛笔伐致使矫枉过正,索性一关了之,彼此清净。2、顺风车已然下线,如果快车专车等再发生安全问题,民愤会彻底毁掉滴滴,“罢工”实属无奈之下的“自保”。

带着这两点论断再看白岩松的另一个疑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网约车平台公司暂停或终止运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滴滴并未提前30天通知,涉嫌违规。小编想问:倘若这30天之内发生安全事故,责任当归滴滴,还是可以甩锅暂行办法?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滴滴真的存在垄断吗?

据小编不完全统计,市面的打车软件有:曹操专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先锋智道、大众出行、美团打车、神马专车、斑马快跑、吉汽出行……何出垄断一说,队友不给力而已。于公而言:黑车卷土重来,人们出行不便,乘客欲哭为泪,这和滴滴真没关系,不能因为他人差,就强迫滴滴不优秀。于私而言:滴滴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出事的时候所有人都落井下石,这时候又凭什么要求滴滴。叫嚣着卸载滴滴的是你,嚷嚷着滴滴回来的还是你,如此矫情,咱要点脸不行吗?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草率“下野”早晚玩完

事情要从两方面来看,滴滴此次草率下野,确实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一定困难,很大程度上教训了那些坐等滴滴下线的看客。小编会把这次“罢工”视为滴滴需要,即使故意为之小编也认,毕竟受了委屈不发泄一下岂不憋坏。但倘若滴滴不唯利是图,心里有消费者,想做强做大,蒋总裁的前车之鉴可以了解一下:蒋总裁一生下野三次,遇到反对意见被迫或故意下野,前两次尚能如愿回归且更有威信,第三次却被对手拿去了机会,原因就在于不把占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放在眼里。此时的滴滴,以罢工裹挟民意,别忘了水亦能覆舟。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三个不成熟的看法:

滴滴存在垄断,除了滴滴本身强大,更因为其他软件太弱,不作为的部门太多。弱者不给力,以打击强者为手段的反垄断,只能让人们的出行体验更加糟糕。

滴滴整治是应该的,别没怎么样就开始怀念,几日前的愤怒要起到实质性效果才有意义。我们做一件事,就要想到预期的方向和后果,滴滴依然不安全,那就让它继续整改,不值得怀念。

舆论的引导更应当集中在整治黑车、整治乱价、出行安全、出行体验方面,我们要的可以不是滴滴,但千万不要用井底之蛙的视野和心胸一票否决这个产业带给生活好的变化。

滴滴夜间消失:是以罢工裹挟民意,还是大众过于矫情

关注小樊学长,阅读更多文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