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变好引来野鸭定居

海东河湖长制工作接受第三方评估

清清黄河秀美风光

平安心湿地公园一角

化隆县境内的黄河宛如一条绿丝带

一道道水渠畅通无阻,润泽万亩良田;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滋润农民幸福生活;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为美景增添光彩;从白云悠悠的蓝天到空气清新的大地,从鲜花簇拥的休闲广场到绿树成荫的整齐街道……“蓝天白云常作客,绿水青山入画来”的美景滋润着每一位海东人的心田。

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来,海东市在深化四级河长全覆盖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全市河湖全面“挂长”制度。今年以来,1758名河长,469名湖长履职尽责,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看,镜头里海东境内河湖沟渠气象一新——湟水流域海东段生态环境面貌和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步步为营,湟水河再现风姿,千万条沟渠“末梢”恢复生机……

镜头一:

河湖沟道成景观

海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千年水网的滋养。但是,海东也同样面临着治理黑臭水体的问题。怎样破题,让清清河水常伴市民身边?海东市的决策者们在不断思索。

扩改建污水管网、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农村污水治理……海东市集中力量、立足实际,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水沟里的水变成了黑臭水,上面还漂着一层泡沫,村民经过时都得捂着鼻子跑。”平安区洪水泉乡的一位村民说。

近年来,海东市各地集中力量对市管、镇管河道上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改落实了平安白沈沟、民和巴州河、乐都引胜河、互助塘川河、循化清水河等重要支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海东向河湖沟道污染宣战,以河湖长制促河长治,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面

呈现在海东城乡大地。

【背景链接】湟水河系黄河支流,在海东流经互助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县。按照青海省政府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治理”及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要求,海东加大力度,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努力将湟水河打造成集污染治理、生态建设、防洪泄洪、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湟水流域海东段生态环境面貌和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据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湟水河民和桥出境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仅为58.3%;2018年湟水河民和桥出境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Ⅲ类水质达标率也达到100%,其中6个月出现Ⅱ类水质。

镜头二:流域治理能致富

站在化隆县牙什尕镇黄河大桥上,只见清凌凌的黄河水蜿蜒东流,曲线优美的河道两岸布满了村镇和农田林地。

河水变清了,黑臭水沟不见了,两岸绿化更美了……这是记者在化隆县扎巴镇挖隆沟村河道看到的景象。挖隆沟村河道,这条曾经因为“脏乱差”而成为村民“痛点”的河流,如今实现了华丽蜕变。

挖隆沟村河道是黑城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浪隆村和阳坡村,河道长八公里。过去,村里的生活垃圾无处可去,村民为了图方便习惯了将垃圾就地焚烧或直接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填满了整条河道,村河道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场。

以前村民们没有环保意识,家里的垃圾随手就倒在了河道里,水很脏,灌溉农田后庄稼的成活率也比较低……扎巴镇挖隆沟村村民马大吾七感慨地说:“河道流域治理后,水有了保证,可以改变以往传统作业方式,种植经果林、蔬菜等,发展乡村旅游也有底气了。”

【背景链接】近年来,海东市将“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以兴修基本农田,造林种草、生态修复、沟道坝系和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治水富民路。截污、活源、治堤、清淤,新建人工湿地、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城市景观带……一年来,海东河湖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为持续改善提升河湖沟道水域岸线环境质量,进一步扩大河湖沟道管理治理保护成效,海东市以水污染、城乡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河道岸坡卫生、非法采砂、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安全为重点,对全市所有河湖沟道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恢复河湖水系自然连通,保障河湖水系基本生态功能。

镜头三:

河湖长制有落实

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总河长李长龙自从接了“河长”一职以来,每天早、中、晚去河边转转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按他的话说:“去河边走走看看从职责变成了习惯,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也成了条件反射。”目前,海东市已经有像李长龙这样的河长1758名,湖长469名,以及保洁巡查员2012名,形成了一支够规模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民兵”队伍。

“有了河湖长制,村里发生了大改变。”循化县道帏乡俄家村村主任韩尕主麻说,除了制定了本村的巡河制度,还把村干部和保洁员一同纳入巡河队伍,利用河长制APP进行定位巡河,遇到问题及时拍照上报,及时处理。同时,组织队伍对沿岸的居民进行入户宣传,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倾倒。

【背景链接】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海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汇报,并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带头开展巡河巡湖,示范解决问题,对河道整治、清理、保洁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在市级河长湖长的表率效应下,从市级到村级,千名河长湖长一次次巡河巡湖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市各级河长湖长共巡河巡湖9万人次,河长湖长常态化巡河机制已经形成。同时,2018年,市级和6县区共投入资金800万元,建成了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促使河湖长制管理工作走上了更加高效、快捷的信息化道路。今年5月底,海东市圆满完成河湖长制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

从反复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每条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河湖长制”正带领海东走上治水管水常态化的道路。(记者胡生敏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