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8时15分,在轨运行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预测的时间范围内,成功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溅落于西经163.1度、南纬14.6度的南太平洋。作为我国第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发射升空,此后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6次交会对接,成为了中国首个“太空之家”。虽然它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两年,但却凭借着出色表现,超期服役了1000多天。

  可就是这么优秀的天宫,临了非但未得到安宁,反而却成了某些国家恶意诋毁的对象。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日本及西方媒体跳了出来,声称天宫一号不但失去控制急速下坠,虽然他们的这些言论总有些捕风捉影,甚至甚至还耸人听闻地认为会砸在他们头上。

  是肚里泛酸之嫌,但有一点却是不应否认的,那就是早在2016年三月,天宫一号实际上已经经历过一次蓄电池系统的充电器故障,导致突然失联的突发情况。事实证明天宫一号也确实到了状况不断,该寿终正寝的时候。只不过这次陨落完全处在中国航天人的预料和监控范围内,远没有像他们说的那么邪乎而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类航天发展史上,倒也确实发生过电源故障导致航天器失联、甚至几乎被毁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升空的苏联“礼炮”7号身上。2018年初上映的俄罗斯影片《礼炮7号》(《太空救援》),正是以这一事件为故事原型。倘若不是靠着两名宇航员员舍命创造的奇迹,恐怕礼炮7号也难逃坠落甚至被击毁的命运。

  经历过自礼炮一号到六号的磕磕绊绊,作为苏联“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最后一个,礼炮7号的前半部服役生涯简直可以用顺风顺水形容。自1982年4月19日发射升空以来,两年间它成功接待了7个乘组的往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2月11日,礼炮7号的主无线电发射机突然关闭,发出重启指令后,不但发射机“无动于衷”,就连无线电接收机也罢工了。礼炮7号顿时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彻底失去了联系。

  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的大环境,太空探索除了承载着科学使命之余,在很大程度上也担当了政治使命。更令人担心的是,自己不要,倘若让美国人给捷足先登了,那丢的可不仅是空间站和脸面,还有苏联最高的核心机密。因此苏联人宁可用导弹击毁它,也绝不可能放弃礼炮7号。

  挽救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射“联盟”T-13号飞船与“礼炮”对接,让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去修理。然而这在当时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在失联的状态下,贸然前往救援是极度危险的。但谁叫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呢,二话不说,说去就去!

  搜索到礼炮7号不算难,但对接却并不容易。因为通常的对接是飞船与空间站之间存在相互通讯状态下完成的。但现在,但现在,长17米,重达20吨的礼炮7号却活像一头疯狂的大象,处于不可控制状态,处于不可控制状态,只能操控飞船去“强吻”。但好在他们运气还不算差,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对接,两位宇航员得以顺利进入空间站。然而空间站内部的情形却实在让人头疼,里面就像冻成了一个大冰柜,无法通风,也无法供水。更要命的是,“联盟”和“礼炮”号上的补给和氧气只够他们坚持12天,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当务之急,在于供电。只要礼炮7号上能够供上电,很大程度上整个空间站就能够再次运行起来,许多问题也就能够获得解决。宇航员们不敢贸然把联盟号上的电直接接过来,万一把联盟号也搞短路了,那他们可就彻底玩完了。

  两名宇航员真是遇到的都是好运气,他们惊喜地发现8组蓄电池中还有6组能正常使用。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用几十根电缆直接让太阳能电板只与其他6组进行连接,看能否顺利完成充电。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这是一项繁重而庞大工作。光这一项就花去了他们整整三天的时间。当这些工作完成后,两位宇航员重返进入联盟号飞船,用飞船的动力,带动礼炮7号进行姿态调整,好让太阳能电路板能够对准太阳。

  有了电,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他们先是修复了与地面的沟通新号,然后又顺利的修复了其他问题。虽然过程远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地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但他们却用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挽救了礼炮7号。

  请大家记住这两名英雄宇航员的名字:弗拉基米尔· 贾尼别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和维克托· 萨维尼赫(Victor Savinikh)。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