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点击订阅《中国书法报》

杨一墨指画艺术展

暨《指头画谱》新书首发式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18年09月28日-2018年10月07日

开幕时间

2018年09月28日 上午10时

展览地点

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99号(荣宝斋沈阳分店)

主办单位

中国画学会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辽宁画院

承办单位

荣宝斋沈阳分店

北京怡墨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由中国画学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辽宁 画院主办,荣宝斋沈阳分店、北京怡墨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杨一墨指画艺术展暨《指头画谱》首发式”,将于2018年9月28日上午10时在荣宝斋沈阳分店美术馆开幕。

铁岭是清代著名画家高其佩的故乡,也是指画的渊薮,杨一墨先生远承衣钵,复兴家乡的艺术传统,对毛笔画和指画两者的关系有着清晰的体认和把握,在他染指丹青之前便于书法所下过苦功。书法使他意气驰驱鼓溢于胸,以指代笔直抒胸臆,对线条的把握别具灵性。落墨不多却神采飘逸脱俗,令人悠然思远,更见灵奇。他的指画山水,勾皴点染层次分明,布局旷远开阔而笔墨虚实相映,非为仅写其耳目所见,乃写其胸次丘壑。参以写生和指墨意味,故能洗发新趣,潇然出尘。他画人物小品,以指划线,巧拙灵变,神态之刻划惟妙惟肖,令人叫绝。偶作肖像和市井人物,寥寥数笔更能神情逼肖,迥异于时流。出版有《一墨指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杨一墨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012)等。因而被指画研究权威专家杨仁恺先生称为“高其佩三百年后,在其家乡出现的颇具才华的传人”。

杨仁恺先生题字

今年5月,新著《指头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此次展出的100余件精品力作,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既有指画作品,也有毛笔画作品。体现了画家对指墨与毛笔这两种形式语言的高度把握及其转换的驾驭力。

2010年完成的《指墨富春山居图卷》,该卷用指墨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补以剩山图,合成全壁,玩味前贤高诣,注入自家风味,传中求变,别出心裁,实传承古人而出新意。

巨幅指画《兰亭修禊图》,画王羲之与谢安等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流觞曲水的历史故事,画中绘40多位东晋达人雅士,皆以指墨随手而成,形态绰约飘逸,乃为这一巨作精彩的点晴之笔。

《梨花满山谷》为代表作品,所画家乡石洞沟,写梨花春色,梨花沟在开原石洞沟暮春时节,千树万树梨花盛放,如白云出岫,香雪满谷,春景繁茂而清丽,华滋而淡逸,指墨相生,虚中有实,意境清新,别开生面,超迈前人。

《指画钟馗图》,钟馗形象或抬头见喜,或镇宅驱邪或事事如意,或迎福摇扇,神情则或动或静,或喜或怒,其宽袖大袍之夸张与须眉毕露之呈现,皆一一出自指腕,令人叹其指韵变化之妙。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兰亭修禊图》

120cm×500cm 2009年

沈鹏先生题字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梨花满山谷》

120cm×500cm 2010年

杨一墨

1947年10月生,辽宁开原人,创立铁岭中国手指画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铁岭市委、市政府授予终身成就奖艺术家。

指画作品曾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奖,首届全国写意画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画院展优秀奖。先后在大连、烟台、深圳、广州、澳门、上海、沈阳、昆山等地举办手指画展,多次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办展。2007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杨一墨画集》,2012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杨一墨卷》。2012年4月“指点山河”杨一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作品100幅。多幅作品由何香凝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指头画谱》课徒稿1

《指头画谱》课徒稿2

《指头画谱》课徒稿3

指点江山  象由心生

——杨一墨指画作品赏析

范迪安

指画,也叫指头画、指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从而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特殊趣味和技巧。

《山里娃》

65cm×133cm 2010年

《知音图》

68cm×45cm 2006年

指画的创始人是清代的高其佩。高其佩的指画题材包罗万象,山水、人物、花卉、虫鸟俱精,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刻画细微,有很高的成就。高其佩系奉天辽阳(今辽宁铁岭)人,他虽久居他乡,身游宦海,但不忘故乡,在画上常题有:“铁岭高其佩指画”、“铁岭高七郎”、“铁岭古狂”,因此时人对其有“高铁岭”之称。

《推啊》

65cm×133cm 2011年

作为高其佩的老乡,杨一墨继承了乡贤的艺术传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岭指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指画是中国画的特例,它以手指、手掌、手背、指甲为工具,多以食指、中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四指、手掌、手背并用。指画的优势是直接、有力、强势,比笔墨更刚、更拙、更辣、更涩、更见骨力,易于快捷地表达人的情感与审美精神;局限是缺少笔性,没有毛笔那么变化丰富与多端。杨先生对指画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千锤百炼,入木三分地予以深入研究,他的指画不是“指戏”,而是严肃的艺术研究与实践。杨一墨将笔性转化为指性,通过指画体会笔墨的高华、古朴、浑厚、苍劲和圆润,在二者的交叉点上奋力挖掘,进而使二者得以异质同构地优势互补。杨一墨的指画创作来源于自然,是由“外师造化”的写生而来,杨一墨在观审自然物象的同时善于“妙悟自然”,将自然的原始形态予以主体的提纯与内化,进而得以“中得心源”,形成了匠心独运的指墨心象。

《天池雪霁》

60cm×120cm 2001年

杨先生用豆浆冲刷宣纸进而形成半生不熟的“豆浆纸”,营造出灰色这一颇有创意的中性色。灰色调的运用一方面强化了笔墨的苍茫、邈远、朦胧,另一方面则强化了的墨痕与偶然效果,将西画地笔触、肌理等因素引进水墨,进而达到古今融会、中西并举。《一夜春风》、《塞北早春》、《春风一夜花千树》、《香雪海》、《春讯图》、《早春》、《云山雪海图》等都是感人至深的佳作。其中《一夜春风》堪称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此画由象牙山写生而来,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花似锦美景和“宁爱峰间千顷白,不求院落一枝新”的审美理想。无数梨花连接成片,万花盛开宛如千顷雪海,真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画此景令观者心荡神移,流连忘返,深深陶醉于审美意境之中。

《云山雪海图》

220cm×120cm 2005年

《春满大地》

198cm×100cm 2003年

杨一墨的艺术创作又不是单一艺术技巧的积累与外化,而是具有鲜明的主题观念。《绿色家园系列》作品表现出他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深切关注,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指画易于走向抽象化和概念化,但是杨先生的指画却是具体而生动地再现了自然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绿色家园系列》作品把水彩画、油画的技法引入水墨,以墨笔为主,辅之以色彩,做到了“色不碍墨”,色彩与水墨互动共生,谱写成动人魂魄的“心曲”,形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审美图式。

《早春》

240cm×120cm 2002年

《秋山疏林》

65cm×65cm 2010年

除了山水画之外,杨先生亦涉足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其人物画以《四大师像——吴昌硕》、四大师像——黄宾虹》、《四大师像——齐白石》、《四大师像——潘天寿》、《推啊》、《山里娃》、《等》为代表,其特点是人物造型简炼、 概括,形神兼备,别出心裁地运用“墨冲水”、“水冲墨”等独特手法,同时将素描、速写等西画手法引入笔墨,做到中西互渗,古今相融。其花鸟画以《花鸟》、《花鸟册页1》《花鸟册页2》、《花鸟册页3》、《花鸟册页4》、《花鸟册页5》等为代表,其特点是仍然采用“墨冲水”与“水冲墨”,从而形成笔简意足、自然天成的审美风格。

《家园》

145cm×160cm 2004年

《铁岩意趣图》

145cm×100cm 2002年

杨一墨的指画和传统中国画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国画强调文人意趣和逸笔草草,强调灵动、虚空;而杨先生的山水画以“丰盈”入画,着重营建山石、树木的结构,用墨平行推进,自然物象多用“并置”法予以塑造,这增强了逼真感和写实性,打破了传统国画的“虚”、“空”局限。传统国画讲究远“虚”近“实”、远小近大以及“面面观”、“步步移”多点透视法,但杨先生用引进西式素描、速写等写生因素,很多地方运用了焦点透视,山石、树木直呈眼帘,形成体快感和立体感,这在人物肖像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杨先生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在素描、速写、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以及油画、水彩等多个领域均有不俗的表现,所以他能以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面貌。

《雪霁》

53cm×120cm 1999年

《晨林晚秋图》

45cm×63cm 1999年

总之,杨先生以山水画为主攻方向,兼涉人物和花鸟,其指点江山,以形媚道,用指腕描绘出超凡脱俗的自由“心象”。他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勇于独创,形成了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相信他定能不断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走出一条充满个性品格的艺术之路。

1994年,杨仁恺先生在家为一墨指画题字

1997年5月,拜访新加坡“三一指画会”会长吴再炎先生时留念。

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与主讲美术史的邵大箴先生在课余时合影。

2001年3月,“杨一墨指画展”在澳门展出。

2006年夏,在北京世纪坛参加正当代盛世中国画百位画家展,与邹佩珠、杜滋龄在一墨指画前合影。

2008年夏日,在冯其庸先生家聆听冯老评论指画作品

2009年,薛永年先生到铁岭一墨工作室时留念。

杨一墨先生常用印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订阅: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订阅方式:

1.邮局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879

2.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3.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邮购或微店订阅全年《中国书法》,免收邮寄费。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中国书法·书学》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2018年《中国书法·书学》将自办发行。

订阅方式:

1.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2.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订阅全年《中国书法·书学》,免收邮寄费,并随机赠送2016或2017年《中国书法·书学》1册,送完为止。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1.搜索公众号“中国书法报”,添加我们。

2.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

推荐·分享

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

联系电话

采编部:010-65389224

广告活动策划部:010-65064258

发行部:010-6406074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