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接着说:“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你教会一个学生做凳子,就给你一份工钱,如果都教不会,就算你把凳子全部做好了,也一分钱没有。这位木匠师傅刚准备好工具要干活,陶行知突然对他说:“师傅,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名家,却甘愿以农民自称,他出国接受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却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

曾经东南联合大学校长布莱恩·库朋评价他说:“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郭沫若直接称他为两千年前的孔子。

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陶行知,民国时期最杰出的平民教育家。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教师家庭,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在那个局势动荡的时代,陶行知在毕业论文中义愤填膺地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大学毕业后,陶行知便去了美国留学,拜师于美国第一教育名师杜威的门下,他渴望用现代教育改变中国贫瘠落后的局面。

三年后,在回国的游轮里,那些出身名门的同学都在畅谈回国后的人生目标,有想当大学教授的,有想当银行家的,企业家的,但大都想留在城市做精英人群,指点江山,激扬胸怀。

而陶行知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陶行知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他径直去了最广大的农村,并且立下宏愿:

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为了普及平民教育,陶行知亲自编写了两本教材:《平民千字课》和《老少通千字课》。

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义务教别人识字,随身免费赠送这两本教材,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接受的人要教会身边的两个人识字。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在那个时代,中国人识字率的提高,完全有赖于陶行知不辞辛苦的推广。

今天,我们就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用他的教育故事和名言做引子,希望给各位家长带来一些教育启示。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1927年,是陶行知置身于教育行业最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南京郊外的晓庄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

因陶行知的巨大影响力,来学校报名的孩子们成千上万。

学校的桌椅都不够用了,陶行知便请了一位木匠师傅来做凳子。

这位木匠师傅刚准备好工具要干活,陶行知突然对他说:“师傅,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木匠师傅一愣:“不叫我做凳子那叫我来干什么?”

陶行知接着说:“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你教会一个学生做凳子,就给你一份工钱,如果都教不会,就算你把凳子全部做好了,也一分钱没有。”

木匠师傅一听是这么回事,也觉得新鲜,就答应了。

陶行知又说:“你教学生们做凳子,学生们也得教你文化知识,看看谁教得好,谁学得快。”

就这样,学生们一边跟着木匠师傅学做凳子,一边教他学习文化知识。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几天下来,不但全校的凳子都做好了,学生们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一举两得。

好的教育总是融会贯通,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变成随手即来的教育手段。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这孩子放学后来到校长办公室。

陶行知刚到自己办公室门口时,王友已到了,他等在门外准备挨训。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见王友迟疑,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所以再奖励你一颗糖!”

王友感动极了,他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在生活中,孩子犯错,我们动不动就责罚辱骂,有时候是不是也该学学陶行知的这种鼓励法呢?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向上的,只要你用对了方法,鼓励比惩罚更深入人心。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先生出名后,总会在全国各地的高校演讲,这次在武汉大学,他的出场方式可不一般。

只见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掏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起米来。

大公鸡反抗着大叫,就是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

先生又强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

这次大公鸡拼命挣扎,只想逃出先生的手掌。

陶先生见状只好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

他后退了几步之后,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自己的演讲了:“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台下掌声如雷鸣,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叫好。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功课上总扮演监工的角色。

时而生硬强迫:“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时而负面诱惑:“你考不好,这次就不带你出去玩了”,时而大发淫威:“只要你好好读书就行了,就这样你还学不会,你就这么蠢吗”

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就仿佛看见陶行知手下的那只公鸡,他们被摁住,困在学习的铁塔里,可怜巴巴地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

家长何尝不放开自己的权威,启发孩子自己去感受学习和求知的乐趣呢?

要相信每个孩子本身对这个大千世界是好奇的啊,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引导,去启发,去鼓励而已。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就如陶行知对这位家长的启发一样。

一次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向他求教。

她气呼呼得说自己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于是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

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钟表师傅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师傅怎样把他们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整个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陶行知深有感触地对这位妈妈说:

“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换个思维来看,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智慧的家长,只是在用宽容之心体谅,用认真之心寻找契机,不断给孩子制造学习的良机而已。


被称为2000年后的孔子,他却说,教育就像喂鸡…..


教育的智慧从来就不是光学就能学来的,更重要的是用心来感受,用脑去思考,最后再身体力行,把自己一点一滴的心得,贯彻到孩子的生活里。

除了上面几个教育的智慧故事,也希望家长们能记住陶先生下面的一些教育至理名言,然后刷新自己以往的教育方法,重新看待和拥抱自己的孩子。

1. 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

2.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3.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5.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6.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