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产地位于两河镇糜城村周代权国古都城遗址的3口大堰,因3口大堰底泥中天然腐植酸远远高于普通堰塘和田块土壤,极利生产优质莲藕。权国和糜国的建立是中原文明输入到沮漳河流域的重要标志,这里也是当阳最早的文明之光。

糜城遗址位于当阳市两河镇糜城村,沮漳河西岸,相传为蜀将糜芳守江陵所筑,故名。

城墙周长约1670米,城址总面积约174000平方米,土筑城垣略成椭圆形,墙基宽约18米,顶宽5--10米,高6米,墙基均为土所筑,城的东、北、西三面与城墙的三个土台遥相对称,有三座营盘故址,城中有三口大堰,西北有两缺口,发现有水井等。

据考古钻探,城内文化堆积可分四层,厚1.5米。上为近代至汉代文化层,中为周代文化层,下为商代文化层,底层新石器时代。尤其东周时期遗物最多,遗物以泥质灰黑陶为主,少量夹砂红陶、蛋壳彩陶,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出土有鬲、盂、豆、盆、碗、缸、罐等典型的楚文化遗存,还有大量的筒瓦,脊瓦和各种陶瓷碎片,考古发现证明糜城为糜芳所筑不可信。有学者考证可能为春秋时期权国故城,权国后来被楚国所灭。

《史记》记载:“楚武王克权,使斗缗(mín)尹之。”史学界考证,楚武王灭权国后,在此设立权县管辖,这是我国历史上县制行政机构的最早记载。其领域范围应在漳河以东的当阳、荆门、钟祥部分土地,与糜城地理不符,故糜城为古权国都邑之说不能成立。

↑“糜城藕”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又有研究者认为,糜城是商王朝在江汉地区的一个封国——糜国的都邑,史料记载,权国与糜国是古代北方殷商王朝在荆楚地区的封国,两国以沮漳河划界,东为权国,西为糜国。糜国为商朝嬴姓贵族所建立的一个封国,其管辖范围包括当阳西部、枝江北部。

相传嬴姓是舜时期珀益之后,“古殷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商朝在建立权国的同时,也将嬴姓贵族藩封到这里,以加强汉西的统治。西周中期末叶,僻居荆山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楚人顺沮漳河而下,首先灭掉糜国,并其地、用其城、迁其民,这里成为楚国创业的基地。

糜国是楚国走出荆山被灭掉的第一个国家,虽然他在荆楚大地上湮没较早,而后来以国家为姓的糜人后裔却散布全国各地。如东汉末年刘备的夫人糜氏及兄弟糜竺、糜芳就是落籍于徐州东海郡糜人的后代。

相传糜夫人一魂不散,荡荡悠悠,来到一处,只见此地两河交注,平原千里,田连阡陌,烟树万家,风光秀美。那两河口之西,家兄糜芳所筑的城池内外,几经战乱,房屋倒塌不少,那废墟旁的平地,有无数堰塘,塘中莲花朵朵,色如白绢,无比娇艳。

糜夫人心中大喜,于是按落云头,在塘边站定,细看朵朵白莲花,每朵莲花的花片,不多不少,正好与自己的年龄相仿,一十八瓣,夫人脸上泛出红晕,光彩照人。

说也奇怪,那雪白的花瓣,一下子变了色彩,变成淡淡的水红,只是花片尖子带些许胭脂色,比桃花更好看。

夫人拨开莲叶,在清清的堰塘里洗手,边洗边说:“莲花仙子,你若有灵,就显一次圣,将田藕长得又嫩又白,让那些终日劳作的糜城人,尝尝田藕美味”。

这一年秋天,住在城里城外的人们,果然挖到又白又嫩、节巴又长的鲜藕来,从此糜城藕便名扬天下了。

虽然只是传说,但糜城藕的优质还是有根据的。

其产地位于两河镇糜城村周代权国古都城遗址的3口大堰,因3口大堰底泥中天然腐植酸远远高于普通堰塘和田块土壤,极利生产优质莲藕。所产莲藕形长饱满,淀粉含量丰富,色泽白嫩无杂、口感甜脆丝滑,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药用价值极高,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

权国和糜国的建立是中原文明输入到沮漳河流域的重要标志,这里也是当阳最早的文明之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使其成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来源:雄风当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