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中枪伤,却杀骡子给战士充饥,渡河后遇难,陈毅元帅涕泗横流

革命先烈贺昌是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属柳林县)人,我党早期高级党务工作者,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

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昌任中央分局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和陈毅元帅、项英等人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3月,贺昌在粤赣边的会昌河畔遭国军伏击,与时任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人一起壮烈牺牲。

陈毅元帅初闻噩耗,涕泪长流,作《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悼念,诗云:

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贺昌和陈毅元帅一样,被留下来领导中央苏区的游击战争时,大腿都带有严重的枪伤。

1934年11月23日,苏区的最后一个县城会昌县城被敌占领后,陈毅和贺昌多次向项英提出改变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

腿中枪伤,却杀骡子给战士充饥,渡河后遇难,陈毅元帅涕泗横流

这一建议经过多次争论,最终在1934年12月中旬召开的苏区中央分局会议上得以通过。

但到了1935年,形势已经很凶险了。

穷凶极恶的敌人提出了“茅草过火,石头过刀,筷子过斩,人要换种”的口号,对中央苏区的每一个地方进行反攻倒算、搜山“清剿”。

贺昌和项英、陈毅的队伍被敌人包围压缩在达禾丰地区于南狭小地带,不得不分路突围,准备从禾丰转移到上坪山区。

3月上旬,送走各路突围部队后,贺昌与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身边仅有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和中央军区直属队担负掩护任务。突围的目标是穿过会昌封锁线,越过会昌的天门嶂山脉,向福建长汀西南山区转移。

突围前夕,贺昌冒雨在山上一间老百姓的破烂香菇棚里作突围前的最后动员。

他把已经发炎腐烂化脓的右腿慢慢地搁到长櫈上,详细地向四大队的指挥员布置了突围任务,坚毅地说:“同志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要以百倍的决心和勇气,同敌人战斗到底,直到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血。”

腿中枪伤,却杀骡子给战士充饥,渡河后遇难,陈毅元帅涕泗横流

一直以来,贺昌因腿有枪伤,要骑着骡子才能行动,但在当晚,他坚持要炊事员把那匹骡子杀了,煮给已经三天没有吃上一顿饭的同志们吃。

突围开始了,陈毅异常担心地叮嘱贺昌说:“你无论如何要过会昌河,你先过河掩护我们。我和项英同志在最后一批。”

次日凌晨,听到会昌河那边传来枪声,陈毅的心揪得很紧。

最终,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身负重伤的贺昌虽然以非凡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率部分战士冲出了重围。但在与战士们转移到会昌天门嶂山区归庄村时,再次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眼见大部分战士纷纷牺牲,贺昌宁死不当俘虏,举枪射向自己的胸膛,为人民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实现了他自己的誓言。

时年,贺昌才29岁。

1946年,为纪念贺昌烈士,吕梁市政府将其直属的省首批重点中学晋绥建新中学改为贺昌中学。

1955年,为纪念贺昌烈士,由柳林镇内20余户居民及刘家焉头等四个村共同倡议,经上级政府批准,将他们所在区域定为贺昌村。

贺昌仅有的一个儿子贺平,在刚出生十天后,他就托付给工人出身、接替自己任南方局书记的卢彪夫妇抚养。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夏天,中央才把贺平从澳门接到北京。

贺平后来成为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其于1981年写了一首悼父诗发表在《山西日报》上:

遗子香江血带衣,关山远隔梦依稀。

突围赣区凌云志,解放神州向阳归。

十载悲欢人浩劫,余生莫教马空肥。

心随四化英明去,策马征程履艰危。

贺平于2000年5月去世,去世后,他的骨灰就安放在贺昌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