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菁介绍,《科创十条》聚焦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主体的各类创新活动给予引导、激励和支持,重点支持制约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军民企地协同创新。目前,我市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4家,认定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一机集团等10家企业为我市首批军民融合科技示范企业,在引领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我市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插上双翼

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

插上双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创新,对于包头这座有着重工业烙印的城市而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包头科技创新发展,2018年8月2日,包头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包头市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十条》)。

这个包含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等内容的战略布局,如同一针强心剂,给包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为科技发展蓄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市科技局副局长王菁非常认真地说:“这为我市经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让包头的经济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创十条》清晰地勾画出了一幅发展画卷。王菁介绍,《科创十条》聚焦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主体的各类创新活动给予引导、激励和支持,重点支持制约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军民企地协同创新。

记者看到,《科创十条》里凸显“支持”。王菁介绍,我市大力支持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工商注册和纳税所在地均在我市的企事业单位,购买专利及技术成果并在本地转化取得成效或技术入股的,按不同方式给予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的项目,通过基金股权投资的方式给予支持;对实施的军民融合、企地融合科技项目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组建的军民企地协同创新平台、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方给予支持;对取得“军工四证”的中小企业、被认定为军民企地融合科技示范企业的给予支持。

另外,我市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都将给予给予支持。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我市建成院士工作站45家,涉及钢铁、稀土、矿业、装备制造、特种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固定引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49个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300余人。推动了中科院在京的11个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6个重点实验室的可开放资源向我市开放。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引进一批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促成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产业化。”王菁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创十条》出台后,我市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稀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冶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施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

王菁介绍,重点支持包钢集团汽车、家电用深冲板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研发,力争突破高深冲性能、高洁净度、工艺控制精准性及冷轧板表面缺陷的影响等瓶颈问题,提升包钢深冲钢产品质量等级。支持北重集团高端模具钢产业化技术开发,锻炼提升技术实力,创造超纯净和超均匀模具钢民族品牌。支持650℃机组用G115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产品开发,打破超超临界电站用高温厚壁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稀土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伺服电机用高端烧结钕铁硼辐射多极磁环产业化技术开发、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等;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支持北方股份NTE120AT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产业化技术开发、北奔新能源智能网联卡车产品开发等;支持中核北方压水堆环形燃料组件研制、东宝生物骨胶原肽抗癌作用机理研究等,通过这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激发活力挖潜力

科技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

目前,我市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4家,认定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一机集团等10家企业为我市首批军民融合科技示范企业,在引领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我市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创十条》出台后,我市加大了对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起草了《包头市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正组织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培育认定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智能制造科技示范企业10家,积极培育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

我市设立了军民融合科技发展专项,积极推进一机集团依托“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理工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培育认定了军民融合科技示范企业10家。筛选包括高校、独立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经国家、自治区认定的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民营企业研发机构等共50家创新实力强,能承担创新人才培育和研发成果推广转化的科研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并向50家研发机构征集了291项科技项目。

围绕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我市组织实施了“蔬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肉羊良种快速繁育集成技术应用”等农业科技项目,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余项。聘任了149名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赵永峰

来源:包头晚报

编辑:张晓琳

【聚焦】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插上双翼

合作热线:15024793101

投稿 ▏运营 ▏活动 ▏宣传 ▏功能

【聚焦】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插上双翼【聚焦】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插上双翼【聚焦】科技创新为经济腾飞插上双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