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 —

4月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其中重要的主题论坛之一,“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于8日下午13:30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盛大召开。

本次论坛由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北京市海淀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协会等机构支持。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省市县主管领导、园区管委会、大中型涉农企业等150余人积极参与,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参与盛会并进行关注和报道。

本届论坛是在党的十九大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并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论坛主题为“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创新”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都离不开对发展模式的研究及创新,因此,论坛特邀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知名教授等,聚焦乡村振兴发展重点、难点、热点,围绕乡村建设经验、金融创新模式、农业绿色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等方面展开分享,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举措。

本次创新论坛共有5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首先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作了《乡村振兴的理念和经验》的主题分享。

朱教授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可谓是跑遍了我国的各地乡村,此次将他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我们分享。朱教授以“院落比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为开端,他指出,在人人都谈乡村振兴的今天,要搞乡村振兴,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任何国家都有两种农业,一种是国家力量来保障支持的、具有公众产品性质的农业,所有人都买得到、买得起的农业,这种农业要求数量充足、质量要高、价格低廉。

第二种农业,是融合农业,即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乡村的多功能性,以农业为载体进行融合,可以使农民获得比较高收入的农业。农业不是加工的环节越多越赚钱,是产业链越长越赚钱,最长的表现就是发展旅游,让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比如,黄瓜直接做成拍黄瓜。融合包括功能的扩展,产业链的延伸是纵向的,扩展是横向的,扩展为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来为我们提高收入,实现增收的目的。从传统单一卖产品到提供综合服务,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要做出特色农业,不是简单的做大做强,不是到处可以复制的农业。特色农业首先是有地域特色,还有文化特色,民族地区还有民族特色,赋予农产品特色的文化。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乡村振兴,要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农村。在乡村有几种生产形式,一种就是我们说的传统农业,大田作物,消灭了乡村,农业就无以为继,消灭乡村的同时都是在削弱农业。一种是庭院经济,庭院里边可以干什么呢?种植业、养殖业、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可以养猪、鸡、马。庭院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要素,一定是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多种经营、多业并举,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那才叫兴旺。

朱教授认为,宅基地不是建设用地,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用地。要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不要让振兴乡村变成新一轮的“卖地”,不仅是过去政府卖,现在村子也可以卖了,乡村破坏的就更快。

他指出,农民就是维护农业安全的“解放军”,农业和国防、农民和解放军可以划等号。国防保卫的是国土安全,农民保卫的是农业安全。

谈及乡村振兴的经验,朱教授特别强调了家庭作坊。过去视小作坊为毒瘤,一味强调做大做强,强调专业化,乡村经济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从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如今,手工业的生产,成为很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手工业就不能发财吗?能发财,而且还能够挣大钱。朱教授以安徽的柳编为例,柳编是阜南县出口创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达33亿,这个一家一户的产业,是几个乡的主要经济来源。

他又举例土法制糖的工艺。最近有几个地方做的不错,恢复了土法制糖,卖到180块钱一盒,一盒不到一斤,供不应求,卖给特定人群。小而精,精而强,养活一方人群。

我们要尊重乡村的价值,要发现乡村的价值,沿着乡村的价值把它放大,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河北馆陶县的粮画小镇,这里没有什么特色,但农村手工艺家家都能干,就把它推向极致,现在它变成了全国手工艺品的集散中心。

接下来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臧日宏,臧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乡村振兴的金融创新》。

臧教授从乡村振兴面临的金融背景开始谈起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而当下,又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实施乡村振兴,思想上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借力用力”

臧教授指出,乡村振兴处理好生产关系非常重要,而生产关系本质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靠钱来衡量,也就是金融,金融没有搞活,乡村振兴就没有希望,所以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金融扶持战略。尤其是在当今资源争夺的全新时代,资源就是钱。因此国家强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资金引进来,通过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促进内部消费,把资金留住。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到底卡在哪里?利益链条卡住了,互不相让,心非所愿,等待观望。政府有很多很多钱,就是花不下去。这个钱什么时候花?现在就是个机会,乡村振兴为契机。今年一号文件与往年不同,很有意义。这里面有很多涉及到金融的部分,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保险、工商资本等方面。

乡村振兴的金融战略

乡村要实现振兴,臧教授强调,要进行机制创新,一是整合,要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 把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 形成合力;一是撬动,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杠杆作用。

另外,农村要引入财神爷,即把国家极力推崇扶持和倡导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农民信用合作、鼓励创新试验等银行机构引进来,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机构越多,金融机构越多,农村振兴资金来源就越多,每一个人能够得到金融的便利。

臧教授特别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那么社会资本以什么方式进入农村?可以借贷、参股、控股,不管怎么样进,关键我们得有一个利益的连接机制,怎样支付利息,怎样分红,有没有返还,原料怎样优惠,等等。

我们都知道,农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面对风险又该如何应对?将来要对保险和期货有大力的发展。农业保险过去大家多不愿做,现在这些年来有好多实践了,还要扩大实验提高标准。期货可以机构参与、对接市场、套期保值。

乡村振兴金融模式的创新

既然乡村振兴的核心是金融问题,那么钱从何而来?臧教授介绍了金融支农的十大模式:“政府+银行+担保”模式;“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政银保”模式;“两权抵押贷款”模式;“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模式;“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模式;“农机融资租赁”模式;“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农业领域PPP”模式。

谈到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臧教授说,我们要用好产业政策,政策不是摆着好看的,我们要用好,用好就要理解好、学习好。另外,还要夯实产业基础、嫁接金融机构、选对金融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更新运营理念。

最后,臧教授介绍了他这两年的主要工作,分享了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公司的驴联体产融结合商业模式,采用“多方合作、协同筹资”的融资模式,做到了保驴、保钱、保人,以“驴联体”模式推动甘肃的养驴事业。其实,模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落实。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书秦副处长作了《农业绿色发展形势与政策》的主题演讲。

金主任从五个层面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进展,他指出,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三个良好开局。

第一个成效,是面源污染初见成效。化肥施用总量2016年首次下降;农药使用总量两连减;畜禽粪便、秸秆、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个成效,打造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样板。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586个畜牧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一大批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等。

第三个成效,取得了一批制度成果。修订了一批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批重要文件,国务院各部门出台一批专项规划、行动和规章,包括水十条、土十条等等,从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有据可寻。

金主任讲的第二个层面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若干重要政策效果评估。化肥出现首次减量,但区域仍不平衡;农药连续减量,但数据基准还不牢靠;畜禽粪便管控有余激励不足,要特别警惕新的环境风险;秸秆最强禁烧但屡禁不止,资源化利用的路径还没完全打通,综合利用率数据存在水分。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

金主任强调,要从五个方面理解农业绿色发展。第一,关于绿色和发展的关系绿色就是发展,绿色优化发展。第二,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民心的政治问题。第三,关于工作对象和方法:农业绿色发展要全要素系统推进。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农业绿色发展要有历史耐心,久久为功。第五,关于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那么,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又有什么关系?绿色发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目标要求,更是行动指南。

今年两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农业绿色发展有什么影响?新组建了两个关键部门,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对原有部门的职能都是加强。

生态环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农业农村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可以说,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绿色是农业本色、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生态环境部,更加注重结果,监督和指导;农业农村部,注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农村人居环境。

最后,金主任指出农业绿色发展的四点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督查,关键在于落实;二是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四是大幅增加投入。

接下来是抽奖环节,由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的李国新副院长抽奖,一等奖1名,奖品是《乡村振兴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案例集》;二等奖2名,奖品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概论与案例分析》;三等奖5名,奖品是第六届北京农业嘉年华门票。最终,一等奖幸运得主是15号观众;二等奖得主是6号和2号观众;作为奖励,三等奖送给了远道而来的外地来宾。

一等奖奖品即将出版,该案例集精选了30个乡村规划的相关案例,可结合之前出版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概论与案例分析》,更直观、系统地了解乡村规划涵盖的内容。目前案例集已经开始预售,预售期间新书六折

经过短暂的休息,开始了下半场的专家主题讲座。首先发言的是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室的张升主任,带来《对森林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张主任多年从事林业林区的研究工作,对打造森林特色小镇有着深刻的见解。

张主任这样定位森林小镇:“超然于城市之上,归隐于山林之间”,是色彩丰富、综合搭配、四生体验地、外向开放、自然天成之地,是绿色做底色,产业绘彩色,生态文化添成色的“三色” 小镇。

他说,森林小镇是依托森林、融入森林、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建设的生态生产生活相容相助相生,宜居宜游宜业的功能型社区服务平台。其他特色小镇是“+森林”,而森林小镇是“森林+”,目前由国家林业局认定的森林小镇共有0个,力争到2020年,森林小镇达到1000个。

张主任从三个层面对森林小镇进行了深度解读。首先是为什么是森林小镇?简要概括为有功能,有需求,有基础,有潜力。

当下我国生态问题突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弱、与发达国家的生态差距明显。目前我国处于社会需求转型升级阶段,同时也处于供给侧优化阶段,森林小镇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需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生态产品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需求。

森林负氧离子含量高,在这样的地方搞一个小镇,谁都愿意在这个地方进行生活,进行创业。现在整个社会也需要通过借助于林业生态系统,解决“四生”问题(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协助解决“生老病死,吃穿住用行”。

打造森林小镇,我国有着良好的基础,不但有优质的森林资源,林业建设用地,有多种经营的林场和森工企业,同时水电路网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公检法文教体卫一应俱全,便于治理;林业职工素质高,便于管理。

张主任强调,森林小镇是公益事业基础产业,现在全国普遍在搞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小镇不仅仅是搞产业,而应该有文化的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生活、生存、生产,色彩很丰富,除了有绿色,一定要有产业。

森林小镇不管怎么建一定是要“森林+”,一定要自然天成,保留、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依托、保留、改善森林村庄、古村落、自然生态村落等,以农户、家庭林场等为经营主体,林特产品生产基地或其他生态产业,要有森林文化和民俗风情。

张主任指出,森林小镇应遵循这样的发展理念。第一,青山金山,两山都要。生态经济,一个都不能少;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的道路。经济与生态不“互斥”,要“互助”、“互动”。第二,资源集合,功能集成,发展集约。建设微型创业创新平台、全功能型生活生命小区。第三,就业创业,两业兼顾。促进就业,吸纳富余劳动力;绿色减贫,绿色创业。

那么具体来讲,森林小镇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呢?首先,坚持规划先行,提升战略定位。其次,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第三,共建共担共享,形成社会化参与机制。第四,夯实基础支撑,增强发展实力。第五,创新体制机制,给予特殊政策。

张主任以“森林小镇代表了林业的明天”为结尾,表达了对森林小镇前景的期待和信心。

最后发言的是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院长李国新。李院长带来的是《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模式——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分享》

李院长从田园综合体建设背景、相关政策解读、建设申报要求、典型案例四个大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是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背景,中央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是引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演变的重大政策创新。

李院长指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要提供一个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新模式。一是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了新平台。二是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提供了新支点。三是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推进构建了新模式。四是为传承农村文明,实现农村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新动力。

她认为,田园综合体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下,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用地价值,融合多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域性或区域性的综合体。

李院长对国家近两年的相关政策,以及18个省份的地方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建设申报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

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农为本、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坚持循序渐进。基本内容是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立项条件是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扶持政策与资金渠道有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农业发展生产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

李院长和大家分享了三个典型案例,对资金投入和田园综合体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浙温州市瓯海区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山地特色农业资源基础,借助泽雅风景名胜区既有平台,对标市场客群,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特色运营模式为纽带,打造集山地特色农业,休闲度假养生,亲子体验娱乐,田园乡村宜居,文化科普教育,绿色生态涵养等多功能复合的国家金融支农创新型田园综合体、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浙江版本、温州泽雅景区山地农旅体验地。

泗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儒家学说的发祥地,耕读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山东省济宁市泗水田园综合体,提升林果、红薯等基础产业,培育芳香植物新兴产业,以山水田园的开放空间为载体,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科普教育、休闲体验、康体养生、生态涵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农村三产融合试验示范区、山东山地农旅文化田园综合体、鲁南农耕文明创意休闲集聚区。

中国洛川苹果田园综合体,以苹果产业链为主导核心,以果园、绿道、沟壑、社区为空间载体,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集绿色科技示范、农事体验休闲、红色文化教育、生态循环养生等多功能复合型的国家农村三产融合试验示范区、西北地区现代苹果田园综合体、陕北农耕文明创意休闲集聚区。

最后,李院长强调,田园综合体应该更多和城乡的发展和我们现在的消费需求和科技的发展融合起来,规划过程中要有不同的创新方式,没有唯一的答案,田园综合体针对不同项目应该有自己的解读。

专家分享结束后,进入论坛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与各位专家、与会嘉宾积极探讨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问题。

本届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希望大家经过本次论坛的深入研讨,能够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及创新思考,共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

围观

热文

丨更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了扬帆再启航的新时代,“为何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以及未来如何运营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中富通城乡规划院结合多年的成功实践,编著《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概论与案例分析》全书分为九大章,涵盖了美丽乡村规划背景、美丽乡村规划方法、村庄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民居建筑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设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均结合项目实例进行了说明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