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座谈会19日上午举行,回顾总结新区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进,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

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5周年 | 王清宪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比着干争着干 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早报6月20日头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5周年 | 王清宪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比着干争着干 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早报6月20日2-3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勇担国家战略使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目前已占全市近30%,重点项目开工、竣工面积连年占全市一半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综合实力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前三。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等名片熠熠生辉,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王清宪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对西海岸新区的全体建设者表示慰问。他指出,新区设立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广大干部群众用激情和实干建设新区,推动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青岛形象的新名片,为青岛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区五年来突破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冲锋在前、勇往直前、能征善战、出征必胜,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创造出青岛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清宪指出,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区发展的精神之魂、力量之源。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到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打开发展的新境界,树立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追求,在各项工作中勇当尖兵,全力打造一流的国家级新区。

王清宪强调,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要发扬敢闯、敢拼、敢干、务实的精神,比着干、争着干、抢着干,拼出斗志、拼出激情、拼出成绩,在“学深圳、赶深圳”中奋发有为,打好15个攻势,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各区(市)、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学习新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精神,借鉴新区发展经验,始终保持创新创业的奋斗激情,打破传统思维、冲破头脑中既有的程序,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推动各项工作都活起来,全面“搞活一座城”。

座谈会上,王建祥代表西海岸新区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会议通报表彰了50名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突出贡献人物。

闫希军、李方民、李建新出席座谈会,周安主持。

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驻新区部队、单位、企业、高校代表,新区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

(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龙)

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5周年 | 王清宪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比着干争着干 学深圳赶深圳

6月1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图片展在座谈会场外展出。记者 刘海龙 摄

关键词:发展活力

高端资源加快集聚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项目等高端资源加快集聚,青岛西海岸新区风生水起、充满活力。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7亿元,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2.7亿元,年均增长10.5%,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综合实力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稳居前三强、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位居首位,连续五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

在全省率先创新“双招双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招商中心、招才中心,面向全球集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持续开展项目建设 “挂图作战”,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1.27万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26个,累计到账外资90.6亿美元;搭建战略平台、园区平台、环境平台、事业平台“四大平台”,深化国家引智示范区、省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设立引才引智工作站,出台“梧桐树”20条人才新政,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3人。

着力打造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让新区走向世界,让世界感知新区。青岛东方影都全面运营,注册影视公司超过230家,入驻拍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影视作品60余部,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成功举办;筹办凤凰音乐节,凤凰之声大剧院、星光岛大剧院建成启用,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相继引进落户;成功举办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啤酒盛会,发起成立“世界著名啤酒节联合会”;高水平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高端论坛和赛事活动80多个。

市场主体从6万户增加到26万户,平均每天增加110户。实行区属国企分类分级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整合13家区属国企成立融合控股集团、海洋控股集团,打造两个资产均过500亿元的“国企航母编队”。海容冷链、惠城环保、青岛港国际等15家企业成功上市。

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5周年 | 王清宪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比着干争着干 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前湾港 西海岸新区供图

关键词:战略使命

重大部署落地生根

始终牢记中央和省市赋予的战略使命,全面推进经略海洋、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9%,占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4%、7.4%和35.5%。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2018年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世界第七位、第八位。前湾港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董家口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成为沿黄流域散粮接卸能力最大的港口。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全球最大的“智能深海牧场”等一批高端海洋装备走向世界。

率先启动新旧动能转换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等“十大工程”,规划建设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等“六大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实体经济总部等“十四大中心”,引进总部项目77个、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尔滚筒洗衣机智造基地、双星轮胎4.0智能化工厂等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竣工投产;芯恩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启动建设,台玻导电玻璃转型投产,打破了山东制造业“缺芯少面”的局面。实施“品牌兴区”战略,设立了工业、服务业、农业品牌“瑯琊榜”,6个品牌入选全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等“五大活力源”,辐射带动西海岸西部农村加快发展。推进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弱小村庄向镇驻地集聚、偏远村庄向地铁沿线集聚、土地向规模流转集聚。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12个特色小镇,泊里镇创建为省级美丽宜居小镇,海青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城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薄弱村全部摘帽,城乡统筹脱贫经验全省推广,打造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 “新区样板”。

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5周年 | 王清宪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比着干争着干 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西海岸新区风景如画 西海岸新区供图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先行先试激发动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坚定不移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51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54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镇街体制改革,创新功能区开发模式,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建立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被誉为“最顺新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全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201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探索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新路子,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全国领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正式实施,百余项省级、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下放。全面开展机构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出效率、改出干劲、改出实效。

保税物流中心 (B型)通过封关验收,获批全省首批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7568亿元。与近100所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对外缔结友好城市1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5个。在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208个,累计投资额66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累计88个、总投资21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68亿美元。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海洋基因库、海藻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投入使用,现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5家,其中国家级11家;国家级各类孵化载体达到24家,高新技术企业563家,均实现翻倍增长。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首位。五年来,新引进建设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等11个高校项目。

关键词:大功能区

成为新区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

十大功能区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持续推动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

青岛开发区开辟新战场,12平方公里的新动能产业基地和76平方公里转型区加快建设,获批我国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前六。

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汽车平行进口、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等五项国家级政策试点落地,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保税港区中排名第二。

董家口经济区加快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和绿色新港城。获得中国首批原油期货交割业务资质,董潍输油管道二期工程投产。首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全国最大的铁路港口物流园投入运营,获批建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湾化学、青特钢、LNG等龙头项目效益显现。

国际经济合作区从原来的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崛起为西海岸北部的一座国际化生态新城。中德生态园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中英创新产业园签约,中俄地方合作园启动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博士研究院等高端科研院所落户,博士邨建成启用。获评全国唯一“2018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全球绿色城区”。

古镇口融合创新区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3个科技协同创新项目园,中科系、中航系、中电系、高校系等项目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创建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影视文化、智慧科技、休闲旅游三大产业板块,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亿元、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建成40个国际标准化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一流的后期研发中心,成为山东省“1+N”影视产业基地布局的核心区。全省首个大型高科技舞台演艺水秀《青秀》启幕。

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青岛国际啤酒城常态化、市场化运营,打造永不落幕的啤酒节。带动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3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7.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1.3%、19.3%。

海洋高新区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青岛世界博览城建成启用,青铁华润智慧小镇、红星国际广场等百亿级大项目加速推进,是全国首个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建设绿色硅谷科技园、中荷农业研究院中国总部等高新农业项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带动30万农民增收致富。获批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交通商务区青岛西站及换乘中心投入使用,中化科技创新城、中农批商贸综合体等总投资1400亿元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和高铁商城雏形初现。

关键词:城市面貌

推进现代化建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西海岸更加时尚大气、更加独具魅力。

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一核双港、十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团发展、产城相融”的城市格局全面展开。主城区建设品质不断提升,老城区有机更新和村庄改造有序推进,建成区面积达2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7.2%;灵山湾影视城、董家口新港城等城市组团加快建设。

实施“两进一起”战略,开发区进军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核心启动区加快建设;西海岸发展集团挺进藏马山度假区,支撑起“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海洋活力区崛起,总投资1000亿元的青岛海洋活力区项目首开区开工建设,西海岸发展的大格局、大框架全面拉开。

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2000多个,是前10年的项目数量之和;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600多亿元,是前15年的资金投入总量。新建、改建道路343条;地铁13号线、青盐铁路通车运营,地铁1号线、6号线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海岸正式进入“双铁时代”。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投资100亿元,清理恢复自然岸线137公里,重塑世界最美海湾,实现了景色变美、产业升级、百姓受益一举三得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百姓福祉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恪守为民情怀,让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5所,是新区获批前10年的总和。实施“健康服务共同体”医疗体系运行模式,引进建设医院18家。获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累计新增就业70万人,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万元。2019年,开展“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解决各类问题12万多个。

文化产业加速集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建成“城区三公里、镇村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各类文化场馆80余家;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一批全国、省级文明单位及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逄秋香家庭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构建三级联动体制机制,推进网格“组团化”治理,建立受理事项处置标准,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打造“一核多元”共治格局,建设智能信息平台,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和优秀城市,主要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入推进信访隐患及苗头排查,加大积案化解力度,五年来越级上访持续下降,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坚持重拳打击犯罪,持续开展“打霸治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年均超过98%。

关键词:党建引领

强化党建主责主业意识 全面压实“两个责任”

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强化党建主责主业意识,全面压实“两个责任”,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建立起正向激励、能上能下、容错免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从2015年起连续开展优秀干部评选,对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褒奖和选拔使用,树立起“干成一番事业、带出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赢得一片掌声”的鲜明导向。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韩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