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河仓城,民间百姓总提及三个人:令狐丰、索师傅和胡牧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玉门关(小方盘城)20公里。

专注中国西部旅行,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旅行平台


敦煌河仓城的前世今生



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玉门关(小方盘城)20公里。是玉门关的姊妹城。据从此地挖掘的汉简显示,这是一个军用粮仓,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特种储备粮。

不过汉代为什么要在此地修筑一座粮仓呢?这里的粮食又是补给给哪些地方的?

敦煌河仓城的前世今生


敦煌河仓城的前世今生


汉代的“天下粮仓”,丝绸之路仅存的仓储

敦煌河仓城的前世今生


河仓城北临古疏勒河,建在河滩的土台地上,南北被高出城堡数丈的戈壁环绕,非常隐蔽,是当年汉军屯粮的重要军需仓库。根据专家考证,阳关、玉门关,以及沿线长城、烽燧守军的军需物资皆出自河仓城。

它是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地上粮仓,也是丝绸之路上仅存的仓储,直到魏晋一直是西部边防的军需仓库。“大方盘”粮仓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现存墙最高处为6.7米,墙的结构为夯土。仓间内有3个间,长42.5米,宽14.5米,墙厚1.5米,朝南方向各开一门。在保存较完整的北壁仓上,上下均有三角形小孔,每廒间上部3个下部5个,交错排列,据说是仓房的通风孔;在残存的南仓壁上,从所剩无几的小孔仍能看出,其排列是与北墙对称的。仓基建在比当地河床高2米多的自然土台上,在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仓墙外还建有重要围墙。从城墙的遗址看,是大小相等的3个仓,向南各开一个门。

修建难度极大,建筑选址与设计却相当科学


河仓城的建筑和选址都显得相当科学,反映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超高水平。据张仲先生《敦煌简史》记载, 公元275年(西晋咸宁元年),敦煌令狐丰建造河仓城,“古时军储在彼”。

河仓城初建时,地址选在河(疏勒河)的南岸高地。在原址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高大厚实的黄土台。修建河仓城所需原料,皆取于此。待河仓城选址、奠基后,修建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十多天时间,河仓城外部围墙已有半人高。令狐丰亲临工地监工,感到非常满意。一天半夜时分,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新打的外围土墙全部倒塌。十多天辛苦,全部打了水漂。一连三天,白天打好的围墙,到了夜半无风无沙却全部倒塌。令狐丰一筹莫展!疏勒河一带(敦煌地段)的牧羊人胡牧风暗授机宜:“我观天象,城墙之所以屡筑屡倒,这是选址不对,上天在警示!”令狐丰觉得有道理,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敦煌郡守,郡守立马上报河西凉州刺史部。后来,上面派来官吏现场查看,认为河仓城选址南岸不妥,决定改选北岸。河仓城址改选北岸后,施工进度非常顺利。

民间百姓口中流传的三个人


河仓城交付使用后,主要作为粮秣储备之地,为防守玉门关、汉长城的官兵所用。但这个的粮仓不仅用于军事。当时这里商业贸易繁荣,可出了敦煌后,出产粮食的地方最近的只有楼兰,几百公里的路,自备粮食不太可能,由此河仓城也担负着过往商旅及沿途馆驿的粮食供应。

说起河仓城,民间百姓总提及三个人:令狐丰、索师傅和胡牧风。令狐丰是河仓城总监,除了周密进行工程策划和施工安排外, 他想方设法调剂民工伙食。索师傅是敦煌有名的建筑工匠,打城池和堡子很有经验。河仓城址变更后,由于河水所隔,运土由人挑担从浅水中趟过,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后来索师傅通过在浅水中架浮桥,使车马有序通过,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胡牧风对这周边的地势非常熟悉,河仓城在疏勒河北岸选新址,他的建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河仓城修好的头年,储存的粮食到年底总有点发霉的现象。胡牧风立即建言献策:大漠戈壁,天气炎热,仓城内不透气,故有此现象。若在墙壁上开挖气孔,空气流通,就可避免粮食变霉现象。令狐丰立即采纳了胡牧风的意见,果然很灵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