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至今,趵突泉已持续喷涌15年。

  这与泉城上上下下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也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是如今爱泉的人所不知道的。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保泉路上那些打动人心的人和事。

  口述人:徐家茂(泉水专家,85岁)

  1933年,我出生在章丘明水,从7岁到12岁上过5年小学。在我15岁的时候,为了找个饭碗,就到济南西门里高都司巷一家私人医院——济民医院干杂工。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接触济南的泉。有时候是到杜康泉打水给客人沏茶,有时候是抱着院长的孩子上醴泉去看鱼。那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我这一辈子,最终会和济南的泉结下难解之缘。

  徐家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他的保泉经历。 杨文斐 摄

  园林系统修志,开始调查泉水

  1950年,我从私人医院去了济南市钢针厂(济南针工厂前身)当学徒工,开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锻炼。

  1952年5月,我担任机器业的第一任团支书记,后来就入了党,提了干,成了山东省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我回到济南市第一运输公司(原搬运公司)当了科级干部。

  1971年,我转到济南市革委会城建组工作,后来在园林处任政工科副科长。

  1972年以后开始得病,一直到1979年,才在传染病医院把病给治好了。病好不久,我由园林处被安排到人民公园(即今中山公园)当党支部副书记。后来正书记调走,我这个副书记就转正了。1982年,园林系统开始修志,为《济南市志》中的园林部分的编修作准备。我就开始编那个《济南市园林志资料汇编》。当时分管副局长给我写了个条:家茂同志,经过党委研究成立园林处编志办公室,由你负责,由我分管。从此,编志这个活我一干干了十来年,我1993年退的休,1997年《济南市志》才出版。《济南市园林志资料汇编》开始编写的时候,一开始没有泉水这一篇。

  我说济南叫泉城,光园林公园那几个泉就叫泉城吗?得增加泉的分量!

  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在篇目上专门加上了泉水这一篇,《济南市园林志资料汇编》分为9册,第一册就是《泉水》。

  因为编志这个事引导着,我才去调查泉水。我之前,园林系统没有人做泉水的调查。一开始调查了一个季度,这一查查出了200多个泉子,不是市区,是济南地区,包括历城、章丘、长清。平阴的泉子是后来划入济南后补上的,我在那里住了4天进行泉水调查。我调查的这些资料后来就成为《济南市志》里边的泉水部分。市志上那个泉水表,就是我制的。可以说,济南泉水的第一手现状资料,什么周围环境啊,什么使用情况,泉池多大、多长、多深,从哪里来,我把它们都测量和调查清楚了,然后写成材料。我对济南泉水的热爱也是伴随着调查而开始的。

  徐家茂先生讲述保泉故事。 杨文斐 摄

  1981年第一次提出“封井保泉”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泉水出现断流是1972年。当时认为这是正常的,天不下雨哪来的水啊,和用量有关也都知道。趵突泉的水不多了,你上报,报了以后谁管这个,没人当回事。有些领导一谈到泉水,就认为我不能不让大家喝水,来这里光看看泉呀!1981年5月4日,胡耀邦同志来济南时,了解到趵突泉已经停喷后,他对保护和恢复泉城问题非常关心和重视,提出:“什么时间趵突泉再恢复?一年能不能恢复?一年恢复不了两年,两年恢复不了三年。三年差不多了吧?”

  当年5月19日,济南市政府召开“济南市保泉节水紧急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胡耀邦关于恢复泉群喷涌的指示,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做好节水工作。

  可以说,胡耀邦同志的指示使济南保泉工作出现转折,从那起开始加大节水保泉措施。接下来,济南开始制定保泉供水三年综合治理计划,市人大审议通过《济南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一次提出“封井保泉”。

  这些是能看到的变化,看不到的是大家思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泉水。1983年6月,《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出“泉水是济南的特色,应尽快采取措施,首先恢复和保证四大泉群应有的喷涌量。在建设中利用环城绿化带把城、河、湖和四大泉群联系起来,形成以湖、河、泉水为特征的园林绿化中心,突出泉城特有的风貌”。

  泉城是什么时候成为全国公认的,就是1983年中央对济南城市规划的批示。

  就在这一年,济南开始重新建设环城公园(环城公园规划建设始自1959年,文革中断),1986年建成,通过护城河把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黑虎泉连接起来,通过展宽护城河,把原来那些难得一见的泉子显露出来。可以说,环城公园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区。爱泉人士层出不穷这四十年中比较明显的变化,一个就是泉水的品位提高了。过去我们讲,济南是泉水众多的城市,如今我们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是具有泉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就定了位了,按这个定位来考虑,在这个城市有泉,那就不是一般的事儿啦。第二个大变化呢,对泉城特点的宣传,面广了,内容多了。现在的泉城有泉街、泉镇、泉水院落,还有泉水菜、泉水宴,过去哪有这些宣传。再一个变化呢就是爱泉、研究泉的人物多了,作品多了。像陈衍涛,他寻访济南名泉比我晚一两年,人家是摄影,相继出版了《名人与名泉的故事》、《家家泉水济南府》、《泉水之都——济南》等书;王琴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拍泉摄影家,二十多年来,她一直没停止对泉水的记录拍摄;还有一位是王泽惠老师,济南解放初期她就是小学教师,从86岁开始接触泉水,让孩子领着她拄着拐棍寻访济南泉水。她从86岁开始写到96岁,出版过《济南名泉咏》、《咏济南四大名泉》两本书;还有杨宝生,他手绘的泉水地图、老街巷地图,外地游客和济南人都挺喜欢。任善斌,是一位保护泉源区的典型,他要是还健在的话也得90多了。他在六里山种树20年,六里山树种的增加,都是他带人干的,不是专业绿化队伍干的。他领着一个团体种树、浇水、拔草、整地,成员都是些退休局级干部,开始24人,后来18人。张国良,济南城市建设领域最老的工程师,当年我见他的时候,他已经86岁了。现在有百岁高龄。60年代,环城公园的建设初期,首先展宽修理护城河就和他有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石刻楹联就是他在江西会馆挖水沟时发现,并找人找车运到了铁公祠。还有不得不说的一个爱泉人是王新生,那个时候他也就三十来岁。1994年,他给市人大写了《保护名泉 刻不容缓》的信,提出好多条保护泉水的意见,市人大向市政府转送了这封人民来信,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处理意见中提出,要对市区泉水做一次复查。

  力拆趵突泉3米外违建

  1995年,济南市建委为落实王新生那封人民来信,成立名泉调查组,开启了市区泉水的复查,已经退休的我参与了这个活动。正是在这次复查中,我发现趵突泉西墙外盖起了个二层半的写字楼,离趵突泉仅有3米远。当时主体工程已建成,因天冷而暂时停工。调查的时候,规划局的人参加了,从那里我看到了1994年刚被国家建设局、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是从这个规划上,我找到了根据:趵突泉是济南名胜,旁边不应该进行这种违章建设。当时我觉得调查就是全面调查,保护就得全面保护,不仅仅是泉池本身,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在内。于是,我先以个人名义给市里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此事,但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来我又以《保护趵突泉刻不容缓》为题向省里有关单位致信反映此事,最终引起省人大高度重视。省人大致函省建委、市人大,要求调查处理我反映的趵突泉旁违规违章建设问题。但市里还有领导认为趵突泉西墙外盖楼,不会影响趵突泉的景观。我们就找很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关注,取得了舆论支持,推动了此事的解决。

  1995年5月中旬,省人大领导提出,要把趵突泉和万竹园直到白龙湾连为一体,统属趵突泉公园。在这个范围内,新建的影响景观的建筑物都应该下决心尽快拆除。济南市根据上述指示,迅速拆除了趵突泉西墙外的违建楼房。当时一天有13家报社采访了我,让我一下子就出大名了。省人大领导当时还提出,趵突泉现在的地方太小,趵突泉南至泺源大街,北至西门桥的范围,都应该作为趵突泉公园的扩展用地。这引发了趵突泉在1999年的最后一次扩建。1997年6月6日,《济南名泉保护管理办法》公布实施。这个地方法规在酝酿之前,最早提出名泉保护的立法的是我,我当时写了九条。济南市的泉水保护工作,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保泉工作离不开群众,也离不开领导。

  自2003年至今,趵突泉之所以会出现持续喷涌15年,与上上下下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记者:雍坚 郑希平 通讯员:张呈柱 记录整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