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渣男渣女人人喊打的时代。

何书桓都被扒坟,成为了新一代高纯度「渣男教父」。

但是要论渣,还是比不了这个身高162cm的男人。

他一生中至少跟 7 个女人纠缠不清,并且 60 岁了还能同时令 3 个年轻女人为他神魂颠倒,以「公牛一般的意志统辖着他的女人们」。

这就是我们的世纪大画家,毕加索——

《天才 第二季

Genius Season 2

这部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出品的剧,带有强烈的传记性质,里面每一个细小的情节都有相关史料做支撑。

看得人那叫一个放心。

IMDb 评分 8.4,豆瓣评分 8.3,比较不错的成绩。

都怪主角太强悍

无论第一季的爱因斯坦,还是这一季的毕加索,都是珠穆朗玛峰式的人物。

偏偏情史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大坨猿粪,肥皂剧都没他们的实际生活精彩

渣,也是分等级的。

何书桓属于「普通渣」,表面对碗里的依萍深情款款,实际上时刻瞄着锅里的如萍,闹误会了也很会甩锅。

最近很流行的「盲式出轨」,属于「看不懂渣」。

说起来就心痛,赶紧抱走我的潘粤日月。

还有一种呢,就叫做「实力渣」,毕加索就是属于这一类了。

见一个爱一个,喜新厌旧

从来不掩饰自己有很多情人,遇到新的喜欢的女人,他会非常大胆地追求,老情人就放在另一幢房子里养着。

走?留?还是要撕逼?随便...

就算他已经成为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头子,还是有大把姑娘排着队送上门

单纯靠他有钱有势吗?

不一定。

他身体里肿胀着的生命力,甚至比年轻人更饱满。

看看他 21 岁的情人弗朗西丝的评价。

他 20 出头时,可以为了一个女孩神魂颠倒茶饭不思。

60 岁时也还是像老房子着火一般,爱到可爱,爱到跳跃,爱到发疯

弗朗西丝曾说「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

女人啊,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

他把睡过的女人都作成了画!

整部剧有三个毕加索,分别是幼年,青年和老年。

饰演老年毕加索的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年轻时帅出一脸鼻血啊),身上有一种压不住的野性气质。

他最初被西班牙国宝级名导佩德罗·阿莫多瓦相中,出演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影片,比如剧情片《斗牛士》和情色片《捆着我,绑着我》。

俊朗的脸庞,强健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炽烈目光看的你浑身发颤。

他演毕加索,放心。

(左为毕加索真人,右为剧中毕加索)

插播一个小知识点,班德拉斯是达妹《五十度灰》女主的继父,她大概在 7 岁的时候就与班德拉斯生活在一起了(羡慕达妹又多了一条理由)。

本剧,几乎从毕加索冲破羊水的那一刻讲起。

他出生时没有一点哭声,父母都以为是死婴,不料被他大伯父的雪茄烟雾呛醒

烟,救了他一命。

似乎预兆着他将与不羁的恶习终身为伴。

他全名如下,占了整整五行字幕

而毕加索三个字,并不是父姓,是他母亲出嫁前的娘家的姓,可见毕加索对母亲爱得深沉。

「天才」两个字暗示了某种轻而易举和注定,可命运对毕加索从来不手软。

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亲朋好友的死亡,生命里充斥着痛苦和悲伤

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年幼的妹妹患病死掉了,这给他很大的影响,曾一度误以为是自己把她杀死的。

成年后,他与好友卡雷斯来到巴黎闯荡,在破旧的阁楼里工作,挣着微薄的薪水。

卡雷斯爱上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姑娘,因为得不到她而自杀

毕加索耿耿于怀,认为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

所以他早期的作品中,常常散溢出与 20 岁年龄不符的死寂式的哀愁和残酷

他早年的感情也不顺。

他对费南代尔一见钟情时,自己是个穷破艺术家。

费南代尔身世坎坷,千辛万苦从丈夫家暴的阴影下逃出来,随后又落入另一个暴虐男人的魔掌里。

毕加索因为思念她而无法工作,最后在好友的帮助下,用鸦片和献祭式的画像,赢得了费南代尔的芳心。

但两人也因此感染上了鸦片瘾。

一个改变潮水方向的艺术天才,并非凭空诞生的。

毕加索最终能攀上膨胀的潮水顶峰,将他托举起来的是他身边的好友和对手,甚至还有贫民窟的妓女和不入流的小偷。

他自己说「真相是,我的成就不是我一个人的」。

这部剧非常棒的地方,是把毕加索当做一条线,串起当时整个艺术界波澜壮阔变革时期的各个人物。

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他与毕加索之间一开始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紧张对峙。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暗暗较劲,才催生出了更好的作品。

诗人纪尧姆,超现实主义文艺运动的先驱。

正是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启发了毕加索找到一种叛逆观看法:从美里看到丑陋。

轰动一时卢浮宫《蒙娜丽莎》被偷事件(卢浮宫的安保系统低级到可笑),毕加索和纪尧姆都曾卷入其中。

毕加索并非全然无辜。

他虽然没偷《蒙娜丽莎》,但却「偷」了其它卢浮宫的藏品。

纪尧姆的一个朋友确实从卢浮宫偷来好几尊石雕,转手以 50 法郎的价格卖给了毕加索。

而这石雕也为毕加索创做《亚威农少女》带来灵感。

所以说,一个充满旺盛创造力的天才,离不开滋养他的土壤:情人,朋友和对手。

变革」是毕加索成为世界大师的另一个关键词。

当毕加索 14 岁的时候,他的画是这样的。

而当他 26 岁时,画这样。

30 岁时,画中的人物已经成了这样,十分接近我们现在熟知的「看不懂的」毕加索了。

当人们形容一个东西「很毕加索」的时候,不是在赞叹,更多是敬而远之的恭维。

大概意思就是「什么鬼嘛我一点都看不懂,你自己装逼开心就好,溜了溜了」。

现代艺术确实很难理解,因为一眼看上去确实不好看啊。

不过这部剧把毕加索的生平从头撸到尾,香玉看完时略微能 get 到一点所谓「艺术」了。

理解现代绘画艺术最重要的出发点,不是绘画本身,而是照相技术的出现。

贵族小姐太太们,曾经花大价钱雇佣艺术家为他们绘制精美的画像。

然而 1826 年之后,照相术发明,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油画能比暗箱曝光的胶片更能反映最真实的人的面貌呢?

画匠们如果还以「像真人」为标准,那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从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开始,画家们再也不想模拟现实了。

云是黄色的,皮肤是紫色的,几乎没有透视,像一副幼儿园小孩的涂鸦之作。

全部都不对(与真实世界违背),但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美妙生动

「马蒂斯为我们展现更深沉的真相,事物在我们梦中的样貌,而不只是它们的外表而已。」

情绪和梦,成为绘画的主要对象。

毕加索和马蒂斯们,是在探寻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在香玉看来,全片令我最动情的人物,并不是毕加索或女主们。

而是一个出场不到 20 分钟的老头子,亨利·卢梭

他曾经是一个海关报税员,业余时间用来自学画画。

离开公职后,画卖不出去,有时要上街拉琴挣钱,生活很拮据

他的风格天真古拙,并不被当时的主流接受,被批评为「6 岁小孩的胡乱涂抹之作」。

亨利·卢梭作品:《受到美洲豹攻击的黑人》

他本人有时候还冒傻气,常常被人嘲笑。

孩童般的目光,正是毕加索挠破头皮想要达到的啊。

所以当时几乎只有毕加索一个人发掘到卢梭的可贵,为他举办了一个晚会。

但大家也都是看着毕加索的面子参加,背地里还是嘲笑卢梭。

卢梭说「你给了我奋斗了一生的甜蜜和荣耀」,在生命的暮年终于有人认可他的好,香玉看到这里又感动又心酸。

最终,卢梭在孤独落寞中死去了。

他死后才声名渐隆,世界上任何一个美术馆以收藏他的画作为荣,但他再也看不到了。

相比而言,毕加索在世的时候享有与成就相等的财富地位,是历史上第一个看到自己的作品收藏卢浮宫的画家

他渐渐康康活到 92 岁,简直像是一个被上天偏爱的人了。

多少天分卓绝的艺术家被埋葬后,才能诞生一个幸运的毕加索。

可回头看,卢梭果真是悲惨的吗?

他从来坚信自己的价值,在绘画里找到了纯粹的喜悦

穷尽这一生,勇敢地追寻自己热爱的事业,卢梭也是潇潇洒洒,万分幸福的吧。

助理编辑:春大鲸

「直男」姜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