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4日,我们中国探险协会和田万方乐奏旅游集团共同组成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探险首秀团,经过了前2天沙漠越野车的艰苦跋涉,为了探秘尼雅遗址之精绝古国,来到了和田地区民丰县红旗村,做第2次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准备。1980年12月,新疆博物馆与和田地区文管所合作,对尼雅进行遗址调查和清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

摄影:王方辰、徐晓光、梁子、马辉、沈克尼、谭聪、林黎胜、潘军等。

6月4日,我们中国探险协会和田万方乐奏旅游集团共同组成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探险首秀团,经过了前2天沙漠越野车的艰苦跋涉,为了探秘尼雅遗址之精绝古国,来到了和田地区民丰县红旗村,做第2次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准备。因为这是离尼雅遗址最近的民居。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我们住进了村里的民宿。团员被分到两家,我和马辉、王方辰、图尔洪、张志忠共住一个大屋。屋里面有两个大炕,非常宽敞。梁子、詹尼和两个女工作人员住我们隔壁,她们的房间也做餐厅用。

这家房东对我们非常热情,端水、端饭全是一个老大爷,妇女们都在其他房间忙着做饭,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我们相处气氛很融洽。晚饭是拌面,同时桌子上还摆着馕、馓子、油糕等食品,任你随时享用,我们吃了个肚圆。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饭后,我们来到村口,观看村民们的精彩演出。这是树林里的一片开阔地,地上铺了一个长地毯就当舞台了。这个村的文化活动搞得相当不错,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流动车,有成套的音响和灯光设备。男乐手在面对观众的地毯外边坐一排,女演员站在后排。遗憾的是,我们的位子离舞台太远(中间隔着往来的车道),所以只能远远的欣赏节目,也无法参与其中。村民的节目都是“非遗”项目,如《高山麦西来普》及古典维吾尔族舞蹈和民歌。总之,演出还是挺精彩的。当然,也有我们没想到的惊喜,不仅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喝啤酒,居然还能就着一米长的红柳穿的大羊肉串。之前,我们在老乡家已经吃了晚饭,没肚子再吃这么美味的食品了,但我还是扎扎实实地吃了一串,因为真的好吃。节目演完了,接着放电影,原说放《最后的沙漠守望者》宣传片,结果放的是新疆科学院拍的一部有关克里亚人的记录片。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6月5日清晨,本来说8点出发,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拖到9点半才出发。出发前图总给大家讲了话,中心意思是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车队做好进沙漠的准备,仍然是给汽车轮胎放气,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再次向大沙漠挺进。这次的沙漠行程是沿着干枯的尼雅河道走,路边不时有枯死的胡杨,而不见芦苇了。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我们寻觅的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红旗村以北2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南缘沙漠中。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为两汉魏晋时期精绝国遗址。上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尼雅遗址因此被称为东方“庞培城”。 斯坦因的东方之行成果确凿的证明了“东方庞培”并非虚妄之谈。斯坦因在1901年、1906年、1913年和1931年,曾经四次到塔克拉玛干进行地理和考古探险活动,足迹遍布尼雅,安迪尔、楼兰和罗布泊。如果单从考古成果方面评价,他的确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当时考古手段已经比较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斯坦因采取了雇佣大量民工悬赏挖掘的手段,给文物遗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当时旧中国知识界的普遍反对之下,于1931年5月被南京政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考古学者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逐渐展开了对尼雅遗址的调查研究工作。1959年2月,史树青先生一行深入尼雅进行遗存清理和文物采集。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李遇春率10名考古队员在遗址区进行了9天工作,提供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发掘资料。60年代以后,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尼雅考古工作未能继续。直到80年代,这项发掘工作又开始恢复。1980年12月,新疆博物馆与和田地区文管所合作,对尼雅进行遗址调查和清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从80年代末期开始,由日本净土宗僧侣小岛康誉先生与新疆自治区文化厅合作,对尼雅遗址进行了长达5年的系统调查,该项调查仍在继续。其间,新疆考古研究所也在该地区同步开展工作。从80年代末开始的对尼雅遗址进行的科学和系统的调查,对于提高人类的历史文化素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再走了大约1个小时沙路后,我们终于在连绵起伏的沙漠里找到了尼雅遗址的中心位置--一座古佛像和周围的村民住宅遗址。这里还有一个护林员的地下房子,里面很大,有6间房子,房子里有床等生活设施。据了解,这个护林员每半个月进来一次,查看遗址周边情况。我们中午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参观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项公益活动,用了20分钟的时间把周边的垃圾捡了起来,准备集中后带出沙漠。

在当地文物局官员的引领下,我们对佛像遗址群进行了参观。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尼雅遗址规模宏大,遗址中心标识物是一座佛塔,塔周围流散分布着组成的聚落、冶作坊遗址群、墓葬等。该遗址是塔克拉玛干现存最大的遗址群,它对汉晋时期丝路南道邦国以及丝路的人文地理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尼雅遗址以地理坐标为北纬37°5820.7″,东经82°4327″的佛塔为中心位置,其范围南北约20公里,东西7公里。沿尼雅河呈南北向细长形状。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南部地势较低。其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0多公里,至少可划分为六组建筑群落。古建筑保存较好,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东岸,3-1幢集中一起。地基一般用麦草、牛粪等台泥铺墁,墙壁多为红柳编成再外垠泥土。室内建有炉灶和贮藏窖。遗址内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迹。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但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精绝国里的居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绝国这个名字是突然出现在《汉书》里的,它以前的史书里,根本找不到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尼雅河流域的人类活动,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精绝国人就是那些挥舞着石刀石斧的人发展来的。他们之间或许有继承关系,但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两群人。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的记载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人们对精绝国的认识极其模糊。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比起史籍来,考古工作者能够向我们讲述的要多许多。尼雅遗址那些辉煌的发现,就是属于精绝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遗址里的建筑、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们揭示出了这个早期绿洲城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们浮想联翩。

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独立存在的。楼兰国在改名鄯善之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东汉王朝的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就是这样一座曾经辉煌的城邦,它的创造者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失踪了。留下了令后人无限猜想的精绝国消失之谜。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我们参观完佛像遗址群,回到“窝棚”里吃午餐,大厨李东海早就把饭菜准备好了,林黎胜老师居然还带了一瓶尼雅牌的红酒,我们在尼雅遗址边的“窝棚”里开了顿丰富的大餐,非常可口的馕炒肉,至今想起,香味犹在口。利用我们参观古遗址的时间,司机师傅们补了觉,因为今天行车是最艰苦的一天,我们要从这里直接返回和田市,路途遥远,没有这些勇敢的车手,我们寸步难行。

在尼雅遗址,随队的摄制组分别对我们每个人进行了采访,我重点谈了对克里亚人的感受,大家为了节省时间,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采访。采访结束后,我们以尼雅古迹为背景来了一个大合影。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大约4点左右,我们踏上归途。中途在一个大庄园遗址停了一下。由于时间太紧,我们放弃了葡萄庄园遗址的参观。2小时后,我们驶出沙漠,到红旗村装上我们的行李,告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向和田市出发。

将近300公里的路程,我们用了6个多小时,中途还遇到了能见度只有5米的强沙尘暴、和田地区罕见的大雨。据当地车手说,这样的雨在和田地区很少能碰上,我们给和田人民带来了吉祥的雨水。6月6日凌晨1点,我们终于抵达了和田市,至此,沙漠探险首秀之旅圆满结束。

大漠无痕,我们来过!

探险继续: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国寻踪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尼雅遗址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5-10月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湖光秋水 更新:2019.06.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