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娶得教师妻

柿子小孩

有人说,教师进得课堂,安得书房,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有人说,教师出门拼搏职场,回家安定后方,相夫教子守妇道,伺候公婆如爹娘。

还有人说,教师教育子女有方法,贤惠顾家,旺夫兴家,挣钱养家,还不舍得自己花。

没恋爱那会儿,就憧憬着今生能够娶得教师为妻,我等啊等,快等成了大龄剩男。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且不说妻子知书达理,简约浪漫,和睦邻里,任劳任怨,单说婆媳关系,她的宽厚大度,善良隐忍,足以让我感到三生有幸。

妻子个头不高,母亲有些嫌弃,妻子是知道的,但她毫不怨怼,反而更加殷勤,更加亲近母亲。

结婚当天,客人一走,她就换了衣服,系上围裙,忙里忙外。日后,洗洗涮涮的活儿,她总是抢着干,家里仿佛来了一位免费的保姆,我有些心疼她,便帮她干点儿家务活,母亲却不乐意了,便埋怨她:“怎么能让男人干家务呢?”

妻子剖腹产生下孩子,我坚持给孩子每天洗十几块儿的尿布屎布,母亲不愿意洗,却数落媳妇:“都让我儿子洗,你咋不洗呢!”虽然妻子当初没有要彩礼,也没有要房子,但在母亲看来,娶个媳妇就是用来使唤的;母亲宠儿子是天经地义,儿子体贴媳妇儿是天理不容。

我是家里最小的,在母亲的内心,也许有一种恋子情结,她看不惯我对媳妇儿好,估计一天打媳妇儿几顿她才高兴呢。媳妇儿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不生闲气,她特别交待我注意在母亲面前不要有让菜、拉手、搂肩等亲昵的动作。为了处好婆媳关系,她节衣缩食,过节给母亲钱,给母亲买衣服,买的衣服比给她父母买的还好,比自己穿的还贵。

有一次,她拿出工资的一半给母亲做了一套衣服,谁见谁夸母亲像个领导。嫂子不和母亲去洗澡,妻子不仅陪母亲洗澡,还给母亲剪脚趾甲。我感觉自己很有面子,在母亲面前说妻子的好话,母亲却说:“那是她怕我才那样做的!”母亲并不领情。

母亲有说话带把儿的习惯,喜欢带“妈你个XX”口头禅。妻子对此非常反感,也因此和母亲发生了口角,母亲大发雷霆,把她骂走了,但她始终没有用母亲的话还嘴。在农村,和公公对骂和婆婆干架的大有人在,我的邻居媳妇就是这德行。

媳妇儿吃了亏,从此和母亲互不搭理,在城里我们住的厂房里不回老家。母亲不善罢甘休,到我们的住处,又是一阵狂骂,我劝媳妇和母亲说句话,怎奈媳妇儿吃软不吃硬,母亲一向通行的逼压式方法在媳妇儿那里不管用了。或许妻子读书过多,有些认真,也有些倔强,她固守“士可杀不可辱”之言,把自己当君子了。最终没与母亲开腔说话,母亲悻悻地走了。回到老家后,一贯强势的母亲像疯了一样,家里的成员都成了挨骂的出气筒,之后,母亲要求我们离婚。

母亲养活我们姊妹四个,累死累活,家里家外,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从外地调到本地一家工厂,还是母亲求人说好话跑的腿,连父亲也从不敢说她个不字。我没有办法,只好找妻子离婚,妻子竟然哭着答应了,却不答应把孩子给我。父亲便来找妻子说事儿,当过领导的父亲到底讲究说话的技巧,给妻子以余地。“过,就要有个过法;如果不过,就要有个不过法。”妻子含着泪,答应父亲回老家给母亲道歉。

就这样,一场不因为什么的离婚风波因妻子的妥协收场了。后来,妻子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为了孩子,总得有人受委屈,这个人大多是小媳妇。然而妻子和我的感情淡了许多,不再说生二孩之事。十年后,周围的人家大都要了二胎,妻子才想生二胎。

刚生下二孩儿,母亲偏瘫,我放弃工作给母亲治病,先是在县城、市里,又到省城、首都,母亲病情好转后,父亲也得了重病,做了手术。大哥提出轮流伺候,我刚上班儿,不便请假,妻子便把课调至晚上,白天给父母做饭,晚上讲课。再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一说话就哭,三天两头儿尿裤里屙裤里,而且患了头疼病,医生说是轻度抑郁。母亲不愿住到儿子家,是妻子一遍一遍地说着安慰暖心的话,母亲才住到了我们家。正值暑假,妻子给母亲做好吃的,陪着母亲遛弯儿散心。母亲牙口不好,喜欢吃烂熟的食物,妻子就把菜熬得特别烂熟;母亲喜欢吃稀的饭,妻子就做稀的饭;母亲喜欢吃包子,妻子就蒸包子……,悉心伺候着母亲。

妻子怀孕二孩的时候,想吃南瓜馅儿的包子,说了两次,母亲宁愿去学校食堂帮伙挣钱,也不给媳妇儿做。最后还是我给同事说了,同事给了我一些南瓜馅儿包子,有时去媳妇儿娘家拿一些包子。母亲一辈子好占便宜,不好吃亏,这样被媳妇儿服侍着,当然很开心,身体也好了。

有人问妻子:“你伺候婆婆有没有感觉心里不平衡?”

妻子说:“婆婆没了老伴儿,自己又有偏瘫的后遗症,一只手不会打弯,穿衣服都不方便,我还有什么不平衡的!”

妻子不计前嫌不小肚鸡肠不斤斤计较,而是以德报怨,德行高,脾气好,有文化,有素质;在校围着学生转,在家围着锅台转,让家人开心,让家长放心,让领导满意,让社会认可;没时间逗留牌场,没功夫说长道短;有钱不乱花,没钱不必花,昂贵衣服hold住,地摊衣服穿得出。

我感觉我最大的成功就是娶得教师妻。男人这辈子,娶得教师妻才是事业的巅峰,才是人生的赢家!

作者简介:柿子小孩,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家协会理事,太一文学院签约作家。喜欢教书育人,也喜欢闲时涂鸦,八小时以内,学儒家,脚踏实地,孜孜矻矻;八小时以外,学道家,仰望星空,滋养心灵。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微信平台。

原创文字,转载需授权

责任编辑:落拓书生 | 制作:千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