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公

  来源 | 健识局

  编辑丨leon

  在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与成长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医药行业又迎来了资本的春天。

  北京时间9月12日晚间,1药网母企111集团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代码为“YI”,定价14美元,首日开盘价16.75美元,集资额1亿美元。本次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营销推广,以及战略投资和收购。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中金公司是本次IPO的联合承销商。

  至此,111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医药健康企业。

  在当天的挂牌仪式上,111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于刚博士,111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峻岭共同致辞。

  在致辞中,于刚激动的说:“时代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我们以团队的力量做超出我们每个人能做的更伟大的事业,是缘分,是使命把我们汇聚在一起,是我们大家的幸运!上市不是目标,只是一个里程碑,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更高效地、更多资源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加油站,重新充满能量和激情,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行业的格局,改变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的现状,让111集团,让我们这一帮有智慧、有志向的人在中国的互联网医药健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刘峻岭说:“感谢每一个用户、股东、员工,以及合作伙伴,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如今的111集团。我和于博士一起合作了11年,我们走过很多艰辛,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今天这个时刻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将继续完成我们的使命:以科技赋能,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为我们的用户、股东和员工们创造价值,让广大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现代化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现在有一个不错的起点,这是从0到1的过程,而未来是一个从1到100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踏上新的征程!”

  成立于2010年的111集团经过8年多时间发展,已从当年的初创公司,一跃成为国内互联网+医药领域的独角兽,其B2C医药平台+互联网医院+B2B医药平台的“三驾马车”模式也被业内广泛认可。

  据111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17年营收达到9.595亿(人民币),而2018年继续实现较快增长,仅上半年就实现7.309亿(人民币),如用商品交易总额(GMV)进行计算,自2016年以来,B2C医药平台“1药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B2C自营网上药店。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也是块难啃的骨头。作为第一家成功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医药健康企业,111集团的上市印证了111集团的新零售平台以及生态圈体系被国际资本认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政策频频利好,“三驾马车”力争千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日益凸显,导致中小城市乃至偏远地区的患者买不到所需的药品,得不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而“互联网+医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地域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远程诊疗和互联网购药平台享受到优质医药服务,减少患者的就医购药的时间、人力和费用成本。

  据健识君了解,111集团于2016年积极扩展自身业务,从单一的B2C医药平台发展至B2C医药平台+互联网医院+B2B医药平台的“三驾马车”,打造医药健康生态圈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的商业闭环。

  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111集团旗下B2B医药平台1药城已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虚拟药店网络,与此同时,已有约1500万消费者在B2C医药平台1药网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上注册。

  不可否认,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药品销售正在面临结构性调整,公立医院的处方正在加速向零售市场流转。

  2018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要求继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要结合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提供服务情况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要求,将控费指标细化分解到每家医院,不搞“一刀切”。

  政策的变化也让公立医院对处方外流产生了动力。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可在线上开具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同时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到2020年,中国处方外流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人民币)。无疑,111集团的发展也正是搭上了这一波的政策红利。截至目前,1药城业务目前已经覆盖国内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有超过10万家连锁药店、单体药房、诊所及医院用户在该平台进行采购。

  科技赋能全行业,互联网医药再迎春天

  事实上,111集团率先上市的成功秘诀在于,针对中国医药健康领域“碎片化”和“低效”的行业痛点。通过创新的B2B2C模式,打通了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自营和平台、医和药等之间的关系,实现医生、药店、医院、药企、药品之间的流动。

  此前,1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博士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在云平台解决方案、智能供应链、大数据、医疗专业能力等各方面构筑核心竞争力,运用公司的新零售平台重塑中国医药价值链。

  据健识君了解,111集团目前试图通过互联网和AI等技术驱动,建立起医药流通的云服务平台,实现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自营和平台、医和药的融合发展。

  截止目前,在111集团的平台上提供的创新服务模块包括:数据分析、CRM、库存分类管理、供应链管理、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系统、价格智能系统、药典、数字CSO服务、精准营销等。

  按照于刚博士的设想,111集团将要“赋能”整个医药行业,通过合作、服务的方式传递给行业伙伴,打造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行业流通成本,让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可及性更高。

  具体来说,111集团将通过互联网医院“1诊”为客户提供在线咨询问诊与电子处方服务,而B2C平台“1药网”则可提供丰富的医药健康产品和线下配送服务,形成“诊+疗”生态服务闭环。同时,B2B平台“1药城”则聚焦药企和药店,实现在线交易,降低药店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终端销售价格。

  截至目前,1诊平台拥有逾2000名专业医疗团队为客户提供在线咨询与电子处方服务。通过连接医疗和医药服务,111集团创建了一个闭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与实惠。

  于刚博士认为,互联网+医药发展下一阶段的关键词应该是融合,包括线上和线下、B2B和B2C、自营和平台、医疗服务和药品、技术和渠道等的融合,只有充分地融合,才能发挥技术优势和行业革新能力,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此番,111集团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赴美上市第一股。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医药逐渐度过了撤资、裁员、散伙的寒冬,重获资本的认可,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一件好事,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春天回来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医药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格局仍会不断变化,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各大企业和平台都在蓄势发力,行业必将展开一轮新的厮杀。只有不断整合资源,构建专业、安全的大健康生态圈,才能提高用户体验度,赢得市场的认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