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与变革

  任何组织的变革,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难点并不在变革本身,而在变革将会牵引到每个人既有的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可能是经济利益、权利和权益,也可能是知识体系、人情世故。从内而外的变化叫做创新,从外而内的变化称之为变革,而变革常常是被迫的、借用了外力才能推动。

  企业的变革更是如此。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创新的组织,能够自内而外地变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存续,创新的动力就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即便是一个创业公司或小公司,也会有这样的窘境出现:不得不从内生的创新变成外迫的变革。

  

  还在尝试或践行组织中的"第二类永动机"

  对于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创新有如家常便饭,这本就是创业者的姿态。但多次的成功会让管理者走入这样的一个误区:只要我想去做的,我就都能推得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组织的扩张和人员的增长,企业这一系统的“惯性”和“复杂性”会让推动力无疾而终,于是就产生了变革。

  回到物理学看看,在永动机被确定不可能存在之后,史上还曾经出过第二类永动机: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这种机器曾引发很多科学家投入研究,因为这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当然,最终这样的永动机也没有能够制造出来。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关于这一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不可能存在从单一热源获取能量,并完全转化成为机械能,而不产生其他的影响。意思是说,只要从单一热源获取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就必然会有所损失,并产生其他影响。或者说,任何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行为,要么是多个热源,要么会产生其它副作用,不会是“简单而纯粹”的热能到机械能的完全转换。

  警惕变革中的陷阱

  企业变革中,发起者通常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变革的热源。如果只有管理者做“单一热源”,企业变革中的“能量”就会在转换“机械能”的过程中,被消耗殆尽。这种消耗,是驱动体系持续运行的消耗,而并不都是用于变革(而且很有可能用于变革的力量微乎其微)。

  为了企业的发展,"应该"变革终将演变成"必须"变革。那么有没有摆脱变革陷阱的方法呢?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条件:第一,不能是单一热源,变革的推动一定是一个小组,他们率先理解并共同推动;第二,要有清醒地认识,要留下来足够的能量,用于作为能量转换的代价,应对组织内耗;第三,要有思想准备、预测、接受并应对变革带来的副作用。

  对企业来说,任何一次变革,都是一次面对死亡勇敢的选择。尽管变革很危险,但不变革的危险更大。凡事总有利弊,对管理者来说,不是一定做绝对正确的事情,而是找出利弊、权衡利弊和自身的力量之后做出选择,然后执行到底。

  ------|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