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山挡住了红旗渠的去路,社员们决定把它炸掉!”真特么牛!

【2049老联命题】如果说六十年代初开山修渠开启红旗渠1.0时代,七十年代末铁匠铺创业开启红旗渠2.0时代,那么,林州人民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前行的今天,将意味着开启红旗渠3.0时代。

2018年9月12日,红旗渠小镇文创产业发展北京沟通会举行。红旗渠精神的底色是什么?2011年,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为首撰写的长篇报道《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说得清楚。这篇一万多字的报道立即成为网络热文。

从网上观看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跟踪拍摄十年并于1971年公映的《红旗渠》,解说者是当时刚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到新影做配音演员,后来成为中影集团党委书记的窦春起,他高亢洪亮的声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句“高山挡住了红旗渠的去路,社员们决定把它炸掉”,念绝了!

8月29日,第三次来到红旗渠,感受林州人民与时俱化的那种精神和能力。在李从军的长篇报道中,记载了红旗渠2.0时代,第二代创业者代表人物李广元,他被称为林州的钢铁大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红旗渠脾气”的人,他把他的事业变成了最简单的口头禅——干事。

报道记载了村会计李广元早年的创业故事。26岁时,家乡姚村镇定角村的铁匠铺无人敢接手,那是个专门打造红旗渠所用工具的小铺面。少年的李广元就是在这里,目送着父辈们的背影,走向红旗渠的。但是,不甘于一辈子在铁匠铺小打小闹的李广元有一天提出搞汽车配件。

当他说出这个想法时,村委会上举座哗然。李广元不慌不忙:“我领着干。成了,是咱村儿的;砸了,是我的。”1976年,汽车配件厂开张,现在,汽车配件已是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产业大部分起源于当年那些不起眼的小小铁匠铺。正是从这里红旗渠2.0时代开启了。

李广元终于干成了事,把一膛打铁的小火炉,变成了产钢的高炉。2001,曾经的铁匠铺开始发展钢铁产业,进而进军特钢及无缝钢管。目前,正在建设50万吨油井管项目。水火相济,融于一身。他成为林州最大的利税大户,一年纳税过亿。我说这真是红旗渠水花变钢水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李广元通俗地解释这句话:“企业家就是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2012年年底,李广元从党的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的字眼中看到了国家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经过多方考察,他选准了投资30亿元的电子级玻纤项目。

从传统的钢铁行业,到陌生的电子玻纤,那无异于让张飞绣花,跨领域的事能干成?很多人议论纷纷,然而,2013年10月16日,李广元与中国玻纤工业协会副会长张福祥举起火炬,点燃了玻璃纤维生产线窑炉的喷枪,宣告凤宝集团光远公司年产3.6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线点火投产。

在参观光远新材公司厂区的时候,我不得不为红旗渠儿女自强不息的那种精神所感动。你看他们的口号——“起步,与世界同步”,“······地球是市场”,完全与当年那“重新安排林州山河”的气场一脉相承!

三代红旗渠人,敢想敢干,能想能干,会想会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红旗渠到白洋淀!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者们,还真需要到红旗渠来沾点太行山的“雄”气!

苏彤记于2018年9月12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