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没有抢到红包就算丢,没有做上行情就算亏,民主是51%的人吃49%人的权益,投资是20%的人抢80%人的饭碗。杀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不要埋怨市场,不要怪罪美联储,即使换个政策也照样有人玩不赢。甲之蜜糖,乙之砒S,公平,是双方都愿意,一方不愿意就是抢劫。

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气味缭绕,让您感受生活的美妙;人群的攒动,龙舟的赛跑,时间重要,让你体验紧张的奇妙。端午佳节,愿祝天下所有人一切安康……

上周五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原油,均出现了瀑布断崖式的下跌,这个下跌的幅度达到了近期之最。一天的跌幅达到了之前多日的反弹。黄金从1303起跌,一直到1275,跌幅达到了28美金,真可谓“一日千里”。击穿了1282之前所谓抄底的位置,不断的向1270-1260的区域逼迫,也在向我今年多次提及的中线位置迈进。

加息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过去6次的加息均出现了单边的行情,我说过,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只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出现而已。1282的上方长达一个月的震荡,就像当初1300上方一样,一个位置震荡的时间周期越长,这个位置的支撑就越失效。

之前2015年11月的1046、2016年12月的1120,2017年7月中旬的1200,2017年12月的1235,而现在处于6-7月之间,也是一个阶段性低点形成的日子,之前的低点在去年12月的1235,这个位置是不可以破位的,低点上移才是趋势的最终表现。

此次面对1235的支撑点,这里只是一个防守,并不是入场位置,而1270-60的范围内,将是高点向下下移100美金的位置,此次的高点在1365上方,下调的极限一般也是在100-120美金,一句话,只要守住1230,这个中线多就是有效的。今天我将给予中长线的入场位置,未来,只要到位就是有效的,过去的几年我们已经多次精准判断了中长线的位置,尤其是多单的长线,在黄金和白银方面的表现非常的给力,也吸引了不少忠实的粉丝长期关注,这一次,也不例外。

如图这是黄金的月线图,之前从A点的反弹,是自1920上方下跌反弹黄金分割0.382的位置,这里已经纠结了近三年的时间,一直压制在1375的下方,而A/B点的延长线位置C点,在1240附近,离守最少要放在1230的下方即可,未来突破之后,下一个点将是黄金分割50%的区域,这个位置在1460-1480,这也是长线的终极目标。

所以黄金第一批的入场在1270-60,以免错失,下来之后的入场在1240-50,所有的止损点要放在1230的下方,而未来的目标点在1460-1480,如果按1270开始入场,到1240来结束,距离以每10美金为入场,将出现4次布局的机会,这也是极限的机会了。

1270、1260、1250、1240这四个点的入场平均价格是在1255,止损点是在1230,距离是25美金,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目标是在按1455比较保守的位置来计算,从1255到1455未来的目标是200美金,如果每次1标准手的加仓,四次的加仓就是4标准手,如果止损,1255到1230的25美金亏损就是1万美金,盈利的情况下是8万美金,这个比较非常的好,1:8的盈亏比。

黄金将在1270-40的区域之内,强烈建议长线布局,按10万美金的金额来操作,每次1标准手的加仓,亏损最多就1万美金,而盈利是8美金,这个可以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风险把控情况来操作即可。机会,就在眼前,我在未来1460的高点待你来。

白银已经在这里酝酿已久,自2014年12月形成的底部13.5的位置,已经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三次触底都没有破位,破13.5的可能性几乎为零,16.5-15.5的区域都是可以考虑分批布局,现货白银、TD、纸银,都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而未来向上的高点已然不在21,而是在24-25,2013年9月份的高点就在于此,尤其是TD和纸银完全可以提前布局,长线绝对不是看一朝一夕,不要今天进了,明天就问我什么时候,要想享受长线的利润,就要忍受短期的煎熬。

原油同样与黄金、白银同步暴跌,油价一日跌幅顶过去多日反弹,直接击穿了64.2的支撑位置,今天早上开盘之后来了一次续跌,到了63.5附近,借着5、10周线的压力点,强势下跌形成大级别的瀑布行情,但早上下跌之后,就不建议追单了,而是以反弹之后来入场操作,64.2-64.4的区域也是不错的入场点,而65-65.20也同样可以空,周线级别大阴向下,短期操作则反弹空,但不建议追空。

欧美和镑美,还是坚持之前以5月线为压力的空单,可以继续持有,近期黄金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将继续拖累镑美、镑美的下跌,反弹之后可以借助凌晨高点及顶底转换的位置再去空。

今天尤其重点讲到的是黄金、白银的长线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仓位来安排中长线的多单,尤其对于那些资金量大,但没有多少时间盯盘的朋友而言,此次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望阁下珍重。

(注:本文按照国际行情点位,与期约点位有差别。可换算,仅供参考!祝君好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