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五月这次阅兵式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第二次大阅兵,其规模超过了1935年五一节大阅兵,此次阅兵的背景正是希特勒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实力和气势达到了巅峰,在东线和瓜分波兰的苏联对峙,在西线只有英国苦苦支撑。

在此之前,1939年,为了争取列宁格勒州和芬兰一块领土,红军又打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苏芬战争。蛰伏了二十年,军备自称世界第一,军队数量也是世界第一,结果以伤亡16万人8比1交换比惨胜芬兰,结果,苏芬战争、以及与日军的冲突暴露了红军的素质和水平,突暴露了红军的素质和水平。

1941年年初以来斯大林就不止一次的接到了纳粹德国将要袭击苏联的情报,为此斯大决定林在1941年的5月1日于莫斯科的红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阅兵。并在阅兵中展示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此来震慑企图入侵苏联的敌对势力。斯大林在阅兵之前还特地邀请希特勒的武官到莫斯科来参观这次阅兵来达到震慑的作用。德军总参谋部仅观摩了苏军一场表演,就做出了一份苏军自己都无法如此精准评估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而苏军统帅部可是静静地观摩了德军在西线一整年的所有战术表演,竟然一次又一次的落入德军闪电战的陷阱里。

但是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苏联方面自己都不觉得在1941年具备和德国抗衡的实力。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中,普遍提及苏联工业在战前有巨大提升,军队到42或者43有望完成现代化改编,但1941年的状况并不理想。此外,在解释为什么苏联军队在1941年德国入侵时没有在前线做好适当的动员和准备问题时,苏联高级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回忆录给出过这样一种解释:苏联方面认为在1941年不具备和德国抗衡的实力,希望不刺激德国人,不给德国人开战的口实,尽可能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无论这个解释是否真实准确,这个解释可以被摆在台面上说,至少说明苏联军队在1941年不足以对抗德国人是普遍认可。

苏联此时飞机坦克等技术兵器、铁路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都有空缺,包括新型的T-34,KV-1,伊尔2战机,包括波波莎等武器都在初步列装中,并没有普及。苏联刚经过几年大清洗,基层军官素质和数量急剧减少,加上1940年苏联从100多万军队急剧扩军到500万,许多都是从工厂学校里临时扩充的平民,军队素养可想而知。

德国观摩团看了阅兵之后底气更足了,因为他们彻底相信了苏联主要技术兵器自西班牙内战后并没有任何提升 空军各种小毛驴 坦克不是BT 就是T-28/35这种皮包馅多落后于时代的产物,军队数量大军队素质不强,苏军整体给人种外强中干感觉,于是在这种背景下,1个月后,希特勒进攻苏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