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安排好质检工作,并管控好品质异常的发生?

合理安排好质检工作的两大准则:

一、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它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① P(Plan)——计划: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 ——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过程= 质量计划的制订+ 组织实现。 

二、5W1H法——是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决策的思维程序。

(1)Why(目的) ——为什么干这件事?

(2)What(对象)——怎么回事?

(3)Where(地点)——在什么地方执行?

(4)When(时间)——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

(5)Who(人员) ——由谁执行?

(6)How(方法) ——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以上六个问题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5个W和1个H,所以简称5W1H工作法。

如何合理安排好质检工作,并管控好品质异常的发生?

要管控好品质不异常,必须做到的关键:

1、岗前训练:

产品特点与基本知识;品质标准与不良辨识;作业流程与品质要求。

2、岗位训练:操作者的“三按”、“三自”、“一控”要求。

·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三自,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加工者、· 一控,即:控制自检合格率。

3、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既可以提升品质,也可以提升效率,是现场干部工作的法宝之一。

4、实操常用对策:

1)利用早会,将实际不良品拿出来“示范”,向员工说明不良原因与对策。

2)将不良品的损失金额化,并公布于现场,向员工说明。

3)按照个别不良品状况,分别教育。

4)加强作业员工责任心之教育。

5)员工技术性指导及品质观念灌输。

6)将良品、不良品分别用实物或照片列出,教育相关人员。

7)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照片列出,教育员工。

8)标准操作规范之要求、查核。

9)确实传达各工序品质需要之目标。

10)加强各工序间之自检、互检、互相纠正、提醒。

11)新进员工或工作论调时特别加强该站巡视。

12)将个别不良数予以公布,利用看板,达到警示效果。

5、重视愚巧化的作用:

① 防止过剩的生产量。

② 防止错误或不良的原料投入。

③ 防止作业标准、作业条件的变化超限。

④ 防止多装、少装的发生。

⑤ 防止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品质不良。

⑥ 防止作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