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邮箱里收到一封信。

一个五岁小孩的妈妈,收入不错的上海白领,问我:


黄小姐,想问你我可不可以辞职,我很喜欢写作,当作家是我的梦想……

但现在每天三个小时花在上班路上,办公室工作琐碎无聊,再加上孩子和家务,让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写,这让我特别痛苦……


这封信,我没有答。


事实上,我几乎每次出去做活动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黄小姐,我想要辞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觉得可不可行……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深吸一口气坦率地承认: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你可不可以辞职。

跟优秀无关,跟眼光无关,跟梦想无关,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指点别人的生活。

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李安找不到工作在家烧了六年饭,最后终成一代大导,隔壁小张辞职回家搞发明,从此自闭逃避生活。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李安在好莱坞遇挫时曾蛰伏6年做“家庭煮夫”,面对现实的窘迫,李安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妻子林惠嘉察觉到他的消沉,一夜沉默之后,在上班前给李安留下一句话:“安,不要忘记你的梦想。”后来在杨澜专访时,李安也曾感叹自己的幸运,自谦资质平平却备受很多人与命运的关爱。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的命运是相同的。

我想我能做的,仅仅是,分享我个人小小的一点经验。

我确实是在2016年的时候辞职的,因为当时公号的工作,已经不允许我还有精力替报社打一份工。

辞职是一件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毕竟之前我一边当编辑一边写了十来年的博客,业余爱好怎么可能代替本职工作呢,我一直这么想,直到后来这个神奇的业余爱好占据了我生活越来越多时间。

而且它带来的收入也越来越丰厚——这真是一种幸运,因为根本就没有煎熬,生活自然就替你做出了选择。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真相是,如果你真的把它当成梦想,你根本不需辞职,因为做梦是不需要花力气的,你根本不会离开它。

你一接近它就喜悦,你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命所有的力量和热情投入其中,如醉如痴。它带给你快乐,它甚至还带给你金钱,直至最后它把你引向另一条路。


就像我前两天采访一位法国的宝石雕刻大师,他五十多岁了,从事宝石雕刻35年。

但就算到现在他还是每天早上都渴望回到他的工作台前,有时连外套都忘记脱——这是真正的激情,也是真正的坚持。

35年还如初恋一般挚爱,还想为它再活五百年,那是真爱无疑——真爱就是你根本不用问任何人,你的心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我们都是普通人,正因为是普通人,我们更需要这种神迹般的时刻——连外套都忘记脱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台,每天如此,真是某种神迹。

很难说是激情造就了坚持,还是坚持造就了激情。这是真爱的一体两面,可遇而不可求,就像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的:


我们总是以为,彻底改变之神迹在别处,但它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它就是我们自己。


这位阿克灵顿小镇贫穷工人家庭收养的小女孩,遇到一位严厉到偏执的养母,骂,打,赶出门外,关小黑屋都是平常事。

而她拯救自己的方式是跑到图书馆看书,她靠这个解决她的痛苦,结果是当她把书柜里的书从A部看到S部时,她考上了牛津,然后写书,成名,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神迹就是她自己,就是她每一天的阅读,每一天的思考,每一天的写……


你问我可以辞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创作的长篇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取材于她本人的成长经历。1985年发表,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所以,上海的这位五岁孩子的妈妈,你问我应不应该辞职写作,我要反问你:你每天有没有连外套都忘记脱就想扑到电脑前的时刻?

如果有,恭喜你,你将迎来你人生中真正的转机。

那无关辞不辞职,辞职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内在改变只蕴含在每一天的行动里,这些小小的行动沉积在生活的黑洞之中,细小如萤。

但如果你有耐心与毅力,它们就会集合起来,变成一束光,照亮你的生命。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就是靠这些细小的行动拯救了自己,如同这世上万万千千被文学被写作拯救的人一样。这并不是什么惊天伟业,但却是一场有关个人的救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