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赊账百元吃零食:抓住这4点,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如果自家孩子背着自己,在外面的店铺消费了近百元,并且突然就要求自己结账,您会作何感想?

这件事就发生在湖南武冈。

最近,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吃了上百元零食,而这些钱,被店老板以“赊账”的方式欠着。而现在临近暑假,孩子没钱还,于是就偷了家里的钱。这一偷,就被家长发现了。

家长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十分恼火,于是就冲到小卖部,把整个店铺给砸了。事后,家长说明砸店的原因是,店老板之前不认识孩子和自己,所以,允许孩子赊账是不能被理解的。

确实,在这件事里,店老板有错。但在事后,家长的暴力砸店行为,也从一个方面上体现了家长平日里的粗暴脾气,以及不耐心的教育态度。

如果这位家长,能够事先和孩子说明清楚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消费观念,后续的事情大概也不会发生。

毕竟,孩子的思想还都不成熟。

这里也有一项调查的结果可以参考。

2012年,有人专门在武汉小学做了一次调查。调查中,一个班40多名学生,零花钱攒了5位数以上的有7人,4位数以上的有20人。然而,针对“钱是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答案却是五花八门,令人吃惊。

“钱是特别有用的东西,很重要”

“有钱可以买很大的房子”

“有钱可以出国上大学”

“把钱存在银行可以赚很多利息”

“钱可以换来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吃的、玩的……”

调查显示,学生们用零花钱买的最多的是文具、书和零食。在“购买原因”中,多数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其次才考虑“对自己有用”。

这个调查说明,现在的孩子对钱的认识,比我们成年人想象的要深得多,或者说太超越了。

孩子明白钱的价值,但在使用钱财时,却像一个已经赚大钱的成年人——“自己喜欢”大于“有用”,这倒是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快乐。


小学生赊账百元吃零食:抓住这4点,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其实,这显然就是父母给孩子的一种态度:“你喜欢就好”“你开心最重要”。但是,如果孩子带着这样的价值观长大,或是一味地把钱花在“喜欢”上,还觉得理直气壮,在还没有置备好“有用”的东西后,就已经把钱花光了,那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家长应该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如果孩子拥有这样的观念,将会对孩子一生有益,并且它能够让孩子明辨是非,拒绝诱惑,甚至影响婚恋和一生的幸福。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呢?


01

让孩子弄清楚钱是怎么来的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就像孩子的猪猪钱罐一样,只有把钱放进去,想用的时候才会有钱拿出来,而且,要是一直不放钱进去的话,钱会越来越少的。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是爸爸妈妈工作换来的。这样,孩子也逐渐明白了工作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家里的钱是有限的,并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花钱买东西之前,得先考虑清楚,这个东西应不应该买。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向犹太人学习,把“挣钱游戏”做到家里来,即孩子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付出努力和劳动。


02

让孩子认清金钱的本质

钱是实现愿望的一种工具,除了真正的“财迷”,绝大多数人的爱钱,其实不是爱钱本身,而是爱自己的愿望。

我们应该让孩子理解这一点,从而让孩子懂得,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

同时,让孩子明白,人格魅力最重要,这要比金钱更重要。

为让孩子明白人格魅力的重要性,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生动易懂的教育片,或是给他们朗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小故事,让他们明白,有魅力的人注重内心,而不是外在,真挚的感情千金难买。更何况,有人格魅力的人,也不会缺乏朋友的帮助和赚钱的方法。

小学生赊账百元吃零食:抓住这4点,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03

让孩子学会节约

孩子长大了,跟着我们去超市和商场时,我们会发现孩子所谓的“购物欲望”非常强烈,这要那也要。

如果不买,孩子会赖皮、会哭。其实,家长朋友们可以这样做:每次去超市之前,都跟孩子约定,“这次去超市,你只能买一样东西”,谈好了再去,在超市的时候,只需跟孩子提醒一次就行了。

去多了,有时我们也会跟孩子说,为什么爸爸妈妈买东西的时候,不买这个而是买这个,主要是价钱高低合理的原因。

有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约定,这次去超市,什么都不买,只是看看,你看看你喜欢的玩具,我们看看我们喜欢的东西。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逐步养成节约的意识,有时候我们买贵点的东西时,孩子还会主动告诉你“这个太贵,不要买了”。


04

定期给孩子零花钱

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给儿子小约翰的零花钱是这么规定的: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分,最高不超过2美元。

每周核对账目时,要他记清每笔钱支出的用处,再领钱时,交给家长审查。钱账清楚,下月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方法,使孩子养成了不乱花零花钱的习惯。


小学生赊账百元吃零食:抓住这4点,才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位爸爸的经验:

小冰在上小学之前,他的父母尝试着,让小冰将零花钱都积攒起来。

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并没有花钱的地方,所以,对于花钱没什么概念,小冰因此养成了攒钱的习惯。

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情况不一样了。有一天,小冰告诉爸爸,班里的一个同学拿着钱在学校买东西,他也想带钱,爸爸对他说:“以前你不是攒了好多钱吗?你可以用自己的钱呀。”

小冰一听,觉得是啊,于是兴高采烈地把钱装到书包里了。为此,妈妈还特地给了小冰一个小钱包。

从那之后,小冰花钱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在学校买东西,在家门口的超市,他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买,出去逛街还会主动掏钱帮妈妈买东西。小冰着实享受了一把自由花钱的感觉。

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买东西的行为减少了很多,爸爸估摸着,孩子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但没有直接问,只是说:“最近怎么没看见你买东西啦?”

孩子一听,不好意思地说:“钱快花完了!”“哎,我记得,那些零花钱不少吧?”爸爸还在装糊涂。“嗯,都买完了”。孩子低着头。

爸爸看时机也差不多了,就对小冰说:“钱花得挺快的吧,你觉得你买的这些东西都有用吗?”“有些还行,有些没用。”

“那以后,你还随便乱买吗?这钱花完了,可就没有了呢。”“不瞎买了,需要再买,钱真不经花!”孩子有所领悟地说。

这样一次经历,给了小冰一次彻底花钱的体验,这位爸爸并没有压制孩子花钱的欲望,但孩子却从这次自由花钱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并不是花不完的,并且懂得了克制欲望的重要性。


不得不欣赏这位爸爸“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他没有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也没有打压孩子花钱的欲望,只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去感受自己内心的转变,以及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咨询师,想通过自我体验获得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想要更好的感受团体动力、提高工作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人和进行育人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成熟心理咨询师,想要缓解职业倦怠和定期滋养自己的专业;

柏燕谊动力团体体验工作坊,能够满足您的这些需求

我们邀请您共同开启,一段共有的心灵成长之旅……

柏燕谊老师将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让我们舒适自由的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关系背后的真相,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点击下方文章 即可详细了解

招募 | 柏燕谊动力学咨询师体验成长团体工作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