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吏,都有朝廷规定的官服以显示身份。从一名官员身上的官服,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品级。而清代官员的级别,可以从顶子和补子上去做判断。

图片来自网络

先说“顶子”。清代官员的官帽上,顶部中央装有一颗顶珠,是用宝石、珊瑚、金银等制成。顶珠是用来区别各官员的职位高低的。其中,级别最高的一品大员,顶珠是用红宝石镶嵌而成。二品官员的顶子也是红色,不过用的不是红宝石,而是红珊瑚。因此,红色顶子是清代官员中高官的象征。清末国库空虚,一些成功的商人也披上了官服,这才有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的称谓。三品官员的顶子用的是蓝宝石,四品是青金石,五品是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虽然用了九种不同的材料,但从颜色上来说,大体是 “红”“蓝”“白”“金”四种。

图片来自网络

再说“补子”。补子是缀于官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织物,从明朝就开始使用,清朝延续了这种做法。补子首先有文臣武将之分,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图案用猛兽,这也就是成语“衣冠禽兽”的由来。衣冠禽兽一词本来是赞语,颇有让人羡慕的意思,跟今天的豪宅跑车差不多。本来好好的一个词,却在明朝中晚期,因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都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而使其变了味道。那时的文官武将皆声名狼藉,被老百姓视为强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才有了今天的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

清代的补子跟明朝一样,也是文臣用飞禽,以示文明,武将绣猛兽,以示威猛。文官中,一品绣的是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是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名绣鸂鶒(xī chì),八品是鹌鹑,九品是练雀。武官一品是麒麟,二品狮子,三品为豹,四品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和八品都是犀牛,九品为海马。

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文武大臣的补子,都是方形,前后各一块。皇族宗室的补子却是圆形。贝勒、贝子绣四爪正蟒,前后各一块,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块,亲王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两团为正龙,两肩两团为行龙。因此,在某些清宫戏中,某某贝勒、贝子的礼服上有着四团补子,显然是不对的。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