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二中·刘长明的冬训故事》

密云二中是一支“多国部队”,就像是NBA的圣安东尼奥马刺。

——球队主力中锋翟辰来自延庆,主力后卫杨鼎珩是密云本地人,另一名后卫张子毅来自顺义,双胞胎兄弟唐子琦和弟弟叶子琦来自海淀,高一球员袁同风来自东城……密云二中耐高报名的十六个球员里,九个来自其它城区,却在密云茁壮成长。

而球队主帅张洪斌老师像是波波维奇,长达二、三十年为同一支球队呕心沥血,发掘出不少可用之才,取得了无数辉煌战绩。

显然,坐落在北京远郊区的密云二中没有最好的资源,但正是在教练的慧眼识才、球员的吃苦努力下,他们常年跻身北京四强、逆风飞翔写下了一段又一段高中篮球传奇。

“外籍”前锋 刘长明

单程接近100公里,这是刘长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虽然三年时间里为二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刘长明本身并非密云人,而是生长在海淀。

2018-19赛季,刘长明场均11.2分,排名所有高中球员第八位;场均4.3篮板、2.1助攻 、1.1封盖、效率值12.55,四项数据同样榜上有名。他和队友翟辰组成的“双塔”,是密云二中一路轻松杀进四强的最有力保证。

前些天密云二中冬训刚刚开始,球队主帅张洪斌指导接受采访时曾给予刘长明很高评价:“刘长明现在还处在上升期,哪怕就单说这个赛季,从第一场到年前最后一场,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在进步。耐高八强赛最后一轮,我们客场对清华附中,虽然整体上我们处于劣势,但刘长明却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点也不吃亏,打得特别好。这赛季取得目前的成绩,刘长明的功劳数一数二。”

这是我头一次听到以严厉著称的张指导如此高规格夸奖自己的球员。而能独得这样的褒奖,刘长明的经历也的确够独特。

曾经无人问津 伯乐赏识来到密云

高中以前,刘长明一直在海淀区的育英学校读书。小学阶段,刘长明便开始接触篮球。但相比于一些从小学就开始崭露头角的球员,刘长明显得有些大器晚成。(((0)))

直到初中以后,刘长明才逐渐找到打球的乐趣——那会对学习不太上心的他,却能在球场上找到优越感,这促使他越来越喜欢打篮球。

初中三年,刘长明从1米7长到1米97,天赋越来越显眼。而育英学校没有像样的篮球队,为了能更好地打球,三年时间里,刘长明先后去过首师附中、清华附中、中关村中学试训,寻找转学和升学打球的机会。但因为各种原因,三支球队都没有接收刘长明。

在初三试训中关村中学男篮无果后,刘长明一度以为自己只能上个职高。好在又有人给刘长明推荐了密云二中。

“密云二中是郊区学校嘛,当时一点也不了解。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密云二中也是强队,就决定过来试试。到这试训了一次以后,张老师和刘老师就决定要我。虽然学校很远,但是能打球了嘛,肯定想来。”

从家到密云,刘长明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地铁+公交,全程用时一般在3个小时左右。坐980长途公交车时经常会没座位,身高接近2米的他为了路上舒服点,经常蜗坐在门前的台阶上。

只要能打球,刘长明根本不在乎这段高中的上学路有多艰辛、多曲折。

——2018年密云二中完成校园翻新之前的几年里,球员们打球的条件十分艰苦。

新球馆建成前,篮球队训练不是外场就是学校网球馆。网球馆地板摩擦力太大,球鞋普遍一个月报废一双,训练中摔倒的话一定会破皮。

训练后的洗澡也是问题。学校澡堂7点钟关门,球队7点钟下训练,队员们每天洗澡只能靠在卫生间兑洗澡水(凉水加热水)。

至于洗衣服,不仅费事,同样也要忍受皮肉之苦。冬天水管里的水彻骨的凉,每次洗完衣服手都冻得又红又肿。

但每个队员都明白,没有人在密云二中打球时是容易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高一那年,因为贫血,刘长明没少缺席球队训练。那时在教练眼中,刘长明是软弱的——基本功不好、没有训练基础、体能差、性格不够坚强。每次跑圈,刘长明总脸煞白地、气喘吁吁地跟在最后。

“贫血那会,缺席过不少训练,但其实我也没偷懒。他们练球,我就去练力量,慢慢也在进步。高一寒假,回家调养了一阵以后,贫血的症状就慢慢没有了,训练也跟上了。”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刘长明进入上升期,逐渐坐稳球队主力位置。从最开始的内线配角,到如今能独当一面。

本届耐高小组赛对阵首师附中、争夺小组第一的关键比赛中,刘长明在常规时间最后时刻连续命中两记三分救主;八强赛主、客场对阵清华附中,刘长明都是球队唯一正常发挥的点。而在另外四场八强赛中,刘长明的稳定高效是球队连续第二年挺进耐高四强的重要原因。

“在密云这两年多时间,大大小小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值得。刚来密云的时候,球队正值低谷,但我们这批队员,用自己的努力让球队开始了又一段辉煌。”

今年冬训前,刘长明已基本确定大学去向,只要高考顺利达到二本线65%的分数线,他就能在大学阶段继续边打球边读书。因此,接下来的高三赛季,除去打球之外,他的另一项任务是弥补功课,确保分数达标。

冬训阶段,高一、高二的队友上午、下午各三小时训练,而刘长明则只能在五点半补课结束后去跟球队汇合。对此刘长明并不担心:“虽然每天打球的时间少了,但是我的状态保持得没问题。”

#一生只有一次耐高#

对于接下来的耐高

对于接下来的强敌

刘长明没在怕的

“谁不想站上五棵松的舞台,谁不想在那里打一次决赛。如果一生真的能有一次,我就知足了。张指导跟我们说,今年是连续第二年进四强,我不想悄无声息地打完。所以,说什么我们也要在四强赛里有所突破!冬训努力,四强赛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