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6月5号播出了报道“出租车司机滴滴抢单后私下转卖”。这个订单最终被转卖给了一辆套牌出租车,发生事故后,司机消失,乘客权益得不到保障。当事人丁先生在维权过程中发现,套牌车时常出没的时间是后半夜,尤其爱接到机场的单,因为每单路程远,比较赚钱,而这背后似乎已经形成一个转卖订单的产业链。

套牌车乱象由来已久,为何总屡禁不绝?

丁先生:后来我根据一个出租车司机说,有一种情况,一个司机准备3、4个手机,专门从滴滴平台抢单,抢完并不一定自己去接,把这个单子就在一个群里卖掉了,提成20%-30%。

报道播出后,多位听众在新闻热线微信公众号”问北京“留言反映,自己也曾碰到套牌出租车。听众刘女士遇到的情况是,她在滴滴叫出租车后索要发票,对方迟迟不给,询问出租车公司后了解到,那辆车早就不营运了,已经报废。

刘女士:我给司机打电话说,请把小票送到当时接客人的地方,他(司机)口头答应了。但是,隔了一两周,一直没来。然后,我再给他打电话,就不接了,说是空号。我打电话到出租车公司,他们说,这个车牌号是一个已经作废了的号。最后车票没要着,司机也没再联系上。

新闻热线此前还报道过,乘客在首都机场打车遭遇套牌车,乘客的真钱被套牌车司机换成了假币。套牌车为何屡禁不绝 ,这么难查?交通法律专家张金澎说:

张金澎:套牌车难查,第一是因为车辆是流动的,而且有的套牌车跟原车套成一模一样的车型,外表上来讲,不太容易分辨。另外,套牌车运营,有一定的收益。

除了套牌出租车,还有听众反映,自己的私家车也被套牌。听众张先生说,去年9月份他使用一款停车软件时,竟显示跟自己牌照一样的车停在某酒店停车场,但实际上他的车停在自家车库,张先生这才发现自己的车被套牌了。

张先生:我说我没去呀,我的车在家的地库,或者在单位停着呢。后来,有一天,大早晨的,我就打了一辆车,就去了,在地库里就找到那个车了。我就在那报警了,报警之后,现在那个车被扣在交警队呢。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2013年新交规,机动车驾驶人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一次记12分。张金澎认为,法律规定是完备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督。

张金澎:北京,还有比较大的城市,现在电子识别系统比较完善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把这种现象消灭掉。假如是打网约车发现是套牌车,(车辆)信息肯定是泄露了,要具体地查,如果是从平台叫的车,平台要付运营方的主体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