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是动荡不堪的年代,明朝末期的政治局势更是相当复杂。各方政治势力交错,外有辽东之患,内有农民起义之乱。明朝政府疲于奔命,不断的修补明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轮。在不断的对外抗击和对内镇压过程中,锻造出了三支精锐之师。可以说这三支精锐之师是支撑明朝的最后三根支柱。虽说最后还是没能力挽狂澜,但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天雄军

明末三大精锐之师,两支为国覆灭,一支沦为鞭挞马前卒

据高迎祥和李自成讲,他们最怕的明军,不是关宁铁骑和秦兵,而是天雄军。天雄军是明末名将卢象升统领的部队,明末三大精锐部队之一。这支部队有个特点,就是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敌人想跑却跑不掉。卢象升曾以两千的天雄军,击败高迎祥的上万重甲骑兵。并且这支军队的统帅卢象升也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将领,从一个知府组织乡民抗金,到成为一方统帅。不论是在抗金还是镇压起义方面都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不过,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也同样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挥师南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崇祯一面委任卢象升为全国勤王兵马总指挥,总督天下援兵,保卫京师,但一面又委任太监高起潜担任监军。但由于得罪朝中权贵杨嗣昌,身边兵马全被调走。这样原本有七万兵马的卢象升,在被太监高起潜带走四万后,又被杨嗣昌调走两万多,只剩下五千天雄军,而且都是老弱残兵。五千天雄军被清军三万铁骑包围在巨鹿县贾庄。这场战斗没有任何悬念,必败无疑。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厮杀声震天动地。五千将士,没有人胆怯,没有人逃跑,更没有人放下武器投降,最后全体阵亡。卢象升身中四箭,受三处刀伤后,仍然不停地指挥士兵奋勇杀敌,一个人斩杀了四十多个敌人,最终因伤势过重从马上摔下来,阵亡了,年仅39岁。

秦兵

明末三大精锐之师,两支为国覆灭,一支沦为鞭挞马前卒

在《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传庭死而明亡矣”这个传庭说的就是秦兵的统帅孙传庭。这支部队全是由孙传庭组建并统领,因其军队人员皆为秦岭子弟,故称秦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的,最著名的战斗是在子午谷黑水峪全歼闯王高迎祥的部队,并生俘高迎祥。后来也是秦兵联合洪承畴将李自成打的只剩下十八骑。应该说秦兵是明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孙传庭的统帅能力也是明朝末年军事将领中的佼佼者。但孙传庭的秦兵一直固守陕西潼关,但急于从起义军手中恢复中原的崇祯皇帝,却一再督促孙传庭出关,与李自成决战。万般无奈的孙传庭只好率领秦兵出关作战,却没想到进入了李自成早已设好的埋伏圈。结果一场混战之后,孙传庭战死,而秦兵这支曾让敌军丧胆的精锐部队也随之作鸟兽散。

关宁铁骑

明末三大精锐之师,两支为国覆灭,一支沦为鞭挞马前卒

如果要论明朝末年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毫无疑问是关宁铁骑。关宁铁骑顾名思义是山海关和宁远锦州防线的主力,常年与后金作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被认为是唯一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的明朝军队。当年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终其一生,直至明朝灭亡,也未能彻底战胜。可见战斗力之强悍。这支部队是参照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建立,当然也不排除是对辽东铁骑的继承。

关宁铁骑是明朝花重金和心血培养的精锐,但可笑的是这样一支军队最终成为了满清入主中原的带路人和马前卒。袁崇焕被处死后,关宁铁骑走向解体,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随着祖大寿和吴三桂先后降清,关宁铁骑也成为了清军入主中原、镇压农民军的马前卒。不久,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在镇压农民军中全军覆没,只有吴三桂的那一支硕果仅存。吴三桂受封云南后,关宁铁骑也随之驻防云南,此后沦为吴三桂的私人军队。康熙平定三藩后,关宁铁骑也烟消云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