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在十点读书团队的一次内部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案例,一流的市场总监和三流的市场总监总结工作的不同,三流的市场总监只会说了做什么,而一流的市场总监是说获得了什么。”所以,对我们来说,做一份工作也要思考这份工作的关键问题。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好习惯?

其实,我们有很多好的工作习惯,只是自己没有发觉到,比如今日事今日毕、及时总结工作方法、随时做笔记、有事及时反馈等等,这都是好习惯。

我成长过程中有两个习惯——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这其实是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反向思考,也叫独立思考,另一种是延展思考,也叫深度思考。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在思考,就是一种年轻的状态、一种生长的状态。当你停止思考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成长了。

下面分享的几个工作习惯,你了解到了,要努力从今天开始就能做到,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用处。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不断思考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

思考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这是第一个要养成的工作习惯,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一份工作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岗位价值,这个岗位在公司是什么价值?

二是关键能力,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种关键能力?

三是晋升标准,这份工作的考核标准有哪些?

最后是职业前景,这份工作的职业前景如何?

有一次在真格基金内部的CEO课程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先生,有一句话刻意说了好几遍,我当时非常震撼。他说,“定战略是一个CEO每天要做的事情、是每天的工作。不是今天定完了,这一年就不用想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做一份工作也要思考这份工作的关键问题。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请你记住一个词,“专业词汇”,从专业词汇开始延展你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词汇不是专业技能。

先有信息,从信息里边提炼出来的东西叫知识,知识是通用的、经得过时间考验的。然后应用知识就会变成你的技能,这个技能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了。

我们先说知识,比如,你从事的领域代表人物有哪些?关键事件有哪些?主打产品有哪些?典型公司是谁?运营模式有哪些?

还有,你所处领域有哪些品牌故事,典型公司的业绩数字,尤其是财务数字。

还有,发展沿革、核心概念、核心书籍、用户痛点、高频场景、消费行为、冷知识、关联知识等这些知识,都要有一定了解。

举一个专业词汇为例——消费行为。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什么是消费行为?围绕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展开很多的问题:

比如消费动机,你们公司的用户是为了哪些需求买你们的产品;

消费能力、单次消费额度又如何呢?

你们公司的消费客单价是多少;

消费场景一般伴随什么?比如说请客吃饭,这是一种消费场景,结婚也是一种消费场景;

消费频次的主流用户一年复购多少次?

消费渠道是线下、线上、商超、卖场、还是专营店呢?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开会发言时,多用推进思维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只要你说一件事儿,他能举出一百个理由,说这件事不太合适,很多时候都是否定思维

比如,王总策划了一份营销方案,大家正在开会讨论,然后有一些人会说,“这样不行吧”、“我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没有之前做过这个”、“我做过效果并不好”、“我认为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那什么是推进思维呢?我给大家提供五条话术,这五条话术你可以贴在电脑上,开会时就放在你前面。

“如果这么做,你预计结果如何”,你推动你的同事往前想一下,因为有的时候他不往前想。“这部分没明白,可以讲得再透一点吗?”;“你认为哪一点不确定性最大”;“我想对某一部分内容做一些优化建议可以吗”;“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无条件支持”。

大家看一看,换成这几句话是不是整个画风就不一样了?


任正非:“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

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

职场工作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也是真相——最重要的是成果的大小,不是工作时间的多少。

我曾在十点读书团队的一次内部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案例,一流的市场总监和三流的市场总监总结工作的不同,三流的市场总监只会说了做什么,而一流的市场总监是说获得了什么。

一流市场总监:上个月我们共完成3个新城市的覆盖,日订单达到30万,月增长30%;三流市场总监:上个月我们完成300万投放,30场品牌活动,访问UV 3000万。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苦劳就是无效的劳动,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老爷子非常实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你还跟我谈什么苦劳。


以上分享来自师何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