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堂义

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合肥城市规划“141”组团中的一个重要之“核”,滨湖新区的建设无疑是万众瞩目的。那为什么要建设滨湖新区?滨湖新区的发展又有哪些优势呢?

为什么是滨湖?

在城市规划方面,合肥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合肥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田园楔入的“风扇型”城市布局曾被规划界誉为“合肥模式”,成为全国城市三大经典规划模式之一。

“合肥是一个城市建设出典型、出经验、出成果的城市。”这是原建设部领导说过的一句话。而在2006年金秋,着眼于构筑“一主城、四中心、一滨湖新区”现代化滨湖城市的合肥,再次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来诠释着这句话。

“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成为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年轻的合肥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正是这一举动,为合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滨湖”时代。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合肥市“141”城市空间规划图(2006年)

为什么要建设滨湖新区?滨湖新区影响着我们什么?从那时起,一个城市期待已久的梦想,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合肥城南,巢湖之滨,城水相逢,风云际会。这里,是通向长三角的期待,是滨湖通江达海的梦想,当然更是合肥迈步世界的渴望……“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美国建筑大师查尔斯·摩尔曾这样说过,而放眼全国,在所有的省会城市中,合肥是少数几座没有濒临大江大河城市之一,这是令人苦恼却无法改变的劣势。但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四周的诸多城市中,合肥是唯一的省会城市,还是离湖最近的城市,这,又是合肥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要读过合肥历史的人都知道,合肥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城市规划专家也建议合肥应多考虑“水景观”问题。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关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职能的批复

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合肥做过的几次层次高、影响大的城市规划,不少设计都提过“滨湖”思路。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滨湖始终没有成为城市发展取向。2002年3月,合肥市新的行政区划版图开始调整。向南濒临巢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终于,在2006年金秋,滨湖的水声清晰地传到了耳边。“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是合肥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性趋势。

为什么说滨湖新区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呢?因为其承载的使命,不仅在于战略规划层面上的合肥城市规划“141”组团中的一个重要之 “核”,更为重要的是其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滨湖的发展目标、路径、模式和形态,均是合肥正在开始迈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风向标”。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徽州大道(南二环——滨湖新区)

历史上的滨湖

滨湖新区位于合肥市巢湖以北,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众所周知,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文化深厚,特别是水域宽阔,湖中有岛,是水军聚集训练的优良场所,因而南梁荀朗、明末张献忠以及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前,都曾以湖为军事基地。

可以说,滨湖新区是吴头楚尾之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来生活在巢湖一带的历代先贤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化,留下许多文化品质极高的古迹遗存。其中巢湖北岸的古老码头万年埠就是一个代表。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巢湖

据档案记载,早在隋唐时期,巢湖北岸的天然深水区就形成了巢湖水域最优良的深水港——北港口,而位于北港口陆地的万年埠有两条大道直通当时的合肥县城,又有大道直通至安庆府等地,一些大宗的、无法由淝河河道和派河河道运至庐州府合肥县及西乡、舒城及六安府的货物,从北港口卸货至万年埠,再由万年埠从陆路运至庐州府合肥县及内陆,更远可运至六安府及大别山区。

而且,除了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万年埠也是一个军事上的要塞。比如三国时期,像孙权乘坐的五层战舰“飞云”、“长安”等大型战舰及指挥舰,据说可乘士兵三千人,吃水很深,根本无法沿淝河逆流而上,深入合肥城下,而万年埠附近的北港口自然成为吴军大型战舰靠岸的必选之地。

更为重要的是,万年埠还是“西风东渐”的推动者和重要窗口。档案记载,洋务运动后,大量巢湖北岸的农产品、茶叶,经由万年埠,运至芜湖参与国际贸易;而芜湖港卸下的大量西洋物资,如工业设备、民用产品等,又经由万年埠流向合肥、六安、寿州等地区。为安徽近代工业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安徽名人馆

除了这些,位于滨湖新区的安徽名人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方也集中体现了安徽厚重的文化历史。

安徽名人馆汇聚了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新中国等各阶段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以及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等。人物以蜡像制作,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半的人物布置场景,融时代装饰与古风雅韵于一体。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而渡江战役纪念馆体现的则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引领多种经济发展

2006年11月15日,万众瞩目,新区稳稳落下建设的第一桩。至此,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如何建设滨湖新区。决策者们也给出了答案:要将环巢湖变成新时期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打造成中国大湖治理的典范。在不少人看来,环巢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新时期合肥“大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探索中国“大湖”综合治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巢湖成为合肥“内湖”后的综合治理,无疑成了中国“大湖”综合治理史上的又一“首创”。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关于滨湖新区建设与巢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说明的函

因此,治理和开发巢湖一定要具备前瞻性眼光和全球视野,坚持生态优先和综合利用的路子。而被誉为“生态滨湖”的滨湖新区,无疑又成了合肥生态“大城”建设的引领者。早在规划建设之初,滨湖新区就决定做好“水”、“绿”、“居”三篇大文章,把“生态文明”植入城市,将自己打造成生态示范区和现代新城的名片。

我们知道,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体现为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和综合居住。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建设前后的滨湖

而就经济或产业而言,新时期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应是以创新科技为基础的在工业化进程中包括金融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产业的兴起。有学者认为,这不仅是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或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规律。

如今,在快速发展的滨湖,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的进驻,将有数以十万计的工作者,依托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的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通过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等,以无声的“数据流”,引导万亿资金悄然流动,形成一个资金密集、人才聚集、机构专业、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服务基地。

安徽合肥:解读滨湖新区建设“密码”,剖析大美合肥新愿景

○滨湖新区(2010年)

有专家指出,其形成的产业乘数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消费带动效应、税收贡献效应将为合肥乃至安徽的发展带来新的支撑点,成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点睛之笔。

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合肥而言,已初具规模的滨湖新区的现代服务产业,无疑也成了合肥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所以说,在未来合肥“大城”发展的道路上,作为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中的城市化,滨湖理所当然成为引领者,一座城市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 作者:程堂义(档案观止)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