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学校党委书记钱军所说,在新时代,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月21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圆满结束。反馈会上,有专家说,北影师生的爱校情怀令他感动;有专家说学校教职工的爱岗敬业和无私付出令他感动;有专家说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一声声“老师好”,让他感受到了新时代电影学子的蓬勃朝气和素养;有专家说校友们在电影事业中的出色表现和对母校的热爱让他感动;还有专家说北影人既有追求艺术的自由与理想,又能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同心协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感动与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共同努力,离不开每一位北影人的尽职尽责、辛勤付出。

今天,小影继续为大家展示本次评估的工作掠影,让大家一起感受北影人奋斗的力量!

为了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将近两个月时间里,联络员放弃了休息时间,组织例会积极学习,完成了大量评估相关工作。在为期五天的评估过程中,他们更是秉持爱校护校的原则,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圆满的完成了此次任务。

影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亲抵会场一线,为评估大会提供音响和设施保障

校友座谈会合影

校园文化掠影

在每天评估工作全部结束后,学校融媒体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始对一天的评估录像进行整理和剪辑,每天拍摄的视频素材量无疑是巨大的,常常一忙起来就到了第二天凌晨,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坚守岗位,高质量地完成了每一篇视频新闻报道。

深夜,办公室里依然亮着灯光,他们一次次核对着各项材料、各项工作环节,点点滴滴的努力都化作温暖的星光融入夜色之中。

由于篇幅有限

离不开电影学院每一位师生的辛勤付出

在此我们向每一位可爱的北影人致敬!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北京电影学院在培养电影人才的路上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不断努力着。

6月13日,《中国教育报》新闻·北京电影学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文章,讲述了北京电影学院自建校以来颇具特色的“学院奖”“带着电影回娘家”“抱团儿”创业的传统,强调了电影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艺术观教育理念。“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在近70年的岁月长河里从未忘记肩上的使命。正如学校党委书记钱军所说,在新时代,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北京电影学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三届先力奖颁奖典礼在学校标准放映厅落下帷幕。14部学生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业界精英评委团的精彩点评,为济济一堂的校内外观众呈现了一场优质的电影盛宴。

“这些学院奖既是学生创作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检验平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李伟说,“近年来,学校坚持 ‘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有力保证了复合型卓越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形成了具有北京电影学院特色、优势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模式。”

“回娘家”是电影学院师生、校友携片回校放映的一个传统。不过,在电影学院放电影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拍得好,将获得献花和掌声,否则,那么电影学院师生一定会给予毫不留情的批评与批判。

要对一部电影进行检验,票房、奖项、口碑等都是标准,但回到艺术教育的殿堂,需要一个专业、纯粹的环境,更需要把握创作的方向和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说,“电影学院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师生们做出的‘最不吝啬’的反映和评价既是给予电影最大的尊重,也是一场场开在艺术教育最前沿的实践课。”

正因如此,每次有校友带着作品回娘家,现场的氛围,用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校友的话讲,就是:“激动,绝对的激动,柏林、威尼斯、戛纳也没有这么激动!”

人们可以透过北京电影学院“带着作品回娘家”这一校园传统管窥中国电影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一个和八个》、《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经典影片,抑或是《三峡好人》、《海洋天堂》、《不成为题的问题》等艺术长片,以及近年来票房口碑双佳的《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都曾在电影学院的放映厅里接受过“娘家人”严苛的检验。无论是张艺谋、陈凯歌、陆川、宁浩、徐浩峰、贾樟柯等知名导演,还是唐国强、蒋雯丽、姜武等知名演员,抑或是韩三平、于冬等制片人和电影幕后工作者们,都曾带自己的“孩子”一同回到学校,和“娘家人”们一同分享创作的经验和体会,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不断进步。

2018年初,博纳影业集团总裁、管理学院校友于冬带着热映的《红海行动》回到娘家,他告诉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学校现在的资源,珍惜身边老师的指导,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所有的积累,都是一种营养,是你今后从事这一行业的无穷动力,在将来的某个瞬间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

在电影学院近七十年的发展中,这样一种对电影艺术赤诚追求的精神传承至今,凝练为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和“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以及对标世界一流,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目前,北京电影学院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定位,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单科引领、多科协同”的学科建设定位,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引领电影艺术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

树立人民艺术观

2018年,校友文牧野、韩家女、宁浩、周一围等的作品《我不是药神》获得了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就电影引发的舆论热议作出了加快有关药品降价保供的重要批示,并强调“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一部影片能推动国家的现实改革,怎能不被人民赞许?谈到影片的创作,编剧韩家女说:“电影是属于大众的艺术,不要沉浸在个人狭隘的世界里,要拍出有情怀、有温度、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也是北京电影学院长期以来贯穿于教育教学、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始终的艺术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提出的艺术观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在人才培养全员全程全方位,成为全校师生的行动自觉、文化自觉。中国电影教育开拓者雕塑、校训碑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润物细无声的提升了师生素养。融媒体中心、官微、新闻网开设“师道”“学思”“北影课堂”等专栏,举办“思想引导和专业结合”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之路”读书会,引导学生的“青春梦”、教师的“奋斗梦”融入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艺术梦、中国梦。

艺术观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统领作用。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平台影响着学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增长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优秀的电影人。学校还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引导教师寓艺术观教育于专业和实践教学之中,从《邻居》、《沙鸥》到《搬迁》、《塬上》,教师的艺术创作关注现实、注重艺术品质,这种创作思想反哺教学,让主流声音、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表演学院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原创话剧《向阳理发馆》、摄影学院《“行走·发现”系列——走进阿尔山哨所》、影视技术系4K歌剧《长征》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刻领悟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在国内影视院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北京电影学院始终坚持精英教育,以确保复合型卓越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坚持为本科学生创作实践提供了充足的师资、经费、设备保障。在作业拍摄中,各个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通过联合作业形成一个拍摄制作团队,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专业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因此电影学院有一个词,叫“抱团儿”,这是团队精神的艺术表达。

但凡是毕业后能在电影圈“横刀立马”的,都曾在上学时有过一个“抱团儿”的时期。如果“抱得好”,这个团队可能会存在很多年,持续不断地合作下去,影片《流浪地球》的创作团队就是当年的“同学班子”,他们从学生作业拍到商业大片。

作为《流浪地球》一片的最早发起人,校友王佳任在回校交流时谈到,科幻片在中国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先例,从2015年启动这个项目,到拍摄、后期制作,到排片上映前夕,有很多人不看好。“但我们这个团队,所有人不计成本、不问票房,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点一点最终把这部影片呈现在大家面前。”

她对在校师生讲“一定要对你的老师和同学好,因为你想干的事情在没有人相信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是第一个愿意相信并帮助你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了《流浪地球》屏幕上的这七千人。”

在开展电影教学、科研、创作的同时,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建设。近年来,北影师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国家周年庆活动,连续承办了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完成了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和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等设计与预演重大项目。

上千名师生,凭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在一个个新时代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准。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说,经过长达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迈向电影强国,这样蓬勃的电影发展趋势,需要更多有担当、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中国电影人乘势而上。在新时代,北京电影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回答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