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的眼泪

文 / 图 · 苏也

我不是学艺术史出身,对古典艺术也一直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中,但每每遇到几百或上千年前创作的存世名作时,总忍不住对着古典大师们的制像技法和感知能力感慨万千。

我觉得,古典时期的艺术总有一种简单的美,因为那时的艺术不那么自由,艺术家不那么“自私”,观众欣赏作品时也不那么需要动脑筋,因此艺术的创作和理解都更加简单而纯粹了,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的东西。同时,这种直接也逼迫艺术家们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不断磨练自己的表达方式。用绘画或是雕塑去表达宗教的故事,长期以来,这一直是艺术历史的主体。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Crucifixion Diptych,1460

今年一月的漫天大雪中,我在零下18度的费城美术馆内看到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作品,可以说刷新了我对古典美的认知。在一间展厅的尽头,墙壁上挂着一套双联画《耶稣受难像》(the Crucifixion)。这是一个在艺术史里出现过千万次的画面: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血珠从掌心和脚部流下,而身旁的人则在做出悲伤祈祷的简单动作。

这样的描述听上去平淡无奇,但是你若能亲眼见一见这幅画面或许就能和我获得同样的震惊感受。因为这样一幅古典的作品却在画面氛围上流露出了独特的现代感——在一个几乎平面的简单空间里,没有繁杂的宗教装饰,两大片鲜艳红色的帷幔突出了这个叙事环境的朴素、隽永和人物周围那如夜空般的神秘感。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Crucifixion Diptych,1460

在简单几何感的构图之下,艺术家做了许多简化的手法:天空的蓝调被降至暗灰,人物衣饰是粉蓝粉红的呼应,粉红弱化为杏白,仿佛淡化的色彩才能诉说出哀伤。抑或是每一处布料褶皱的干脆整齐、脚下草地的柔软细腻,都透露出艺术家精心营造出的平淡之美。

这组画出自古典大师中的圣杰,尼德兰画师罗希尔·范·德·威登(Rogier van der Weyden )之手。为了传递出那种压倒性的悲伤感,两块红色帷幕的存在颇具创意地映衬出了前景中圣母的脆弱和苍白。她的外表朴素得如寻常妇人,伤心欲绝,瘫软坐在传教士约翰的怀抱中。围绕在耶稣周围的苦难感仿佛弥漫了整个空间,像空气一样拂过她的面庞。虽然,圣母的悲痛十分激烈,但一切都压倒在了那片红色背景中,左边人物的苍白与飘动在空中的基督缠腰布形成画面里的平衡,悲苦在两块画布上来回荡漾,却不动声色。这组作品的尺寸不小,人物大小几乎是真人的三分之二,凑近些观看,圣母脸上流淌下几颗逼真的泪珠,仿佛是这静谧夜空中唯一的声音。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Crucifixion Diptych,Left panel pictorial surface1435-40

这个耶稣钉上十字架的场景我们都看过无数次,但总不叫眼前的这一张干净、整洁、深沉。范·德·威登的创新就在赋予了这一常见题材一个复杂的构图和奇异的精神强度。细致的刻画是艺术家的惯常手法,但这幅受难图最为迷人的部分不在于耶稣。中央那一分为二的分裂形式感,鼓励人们去重新思考观看的逻辑,放大了一种基督和他母亲的平行苦难

当基督为整个人类去死时,自己的无畏当然伟大,但作为他的母亲,玛利亚的悲伤则总被人们忽略,或是被艺术家们赋予了宗教牺牲意识的理所当然。然而,那位笨拙的传教士蹒跚前行支持圣母伸出的双手,则像是在提醒观看者,去理解这位母亲的不平凡,这种母亲的忍受和旁人的帮助,才是叫这组作品最为珍贵和美好的地方。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Crucifixion Diptych,Left panel pictorial surface1435-40

苏也,现居美国

《布林客BLINK》主编

新媒体艺术,艺术评论

*

主编:苏也 微信:suyesophi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