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最年长终身教授:88岁高龄仍坚持早上七点到医院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6月6日报道6日下午,首届“华西终身教授”颁奖大会在川大华西医学院召开。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华西终身教授”是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的最高学术荣誉,授予在专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此次被评选出的11位教授都是各自领域、全国范围的标志性人物。他们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一流学者,在本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宽广的学术胸怀、高深的学术造诣,为学院/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西最年长终身教授:88岁高龄仍坚持早上七点到医院

胡廷泽教授

最年长终身教授胡廷泽:每周还要查两次病房

今年88岁的胡廷泽教授是本次当选终身教授中最年长的教授。1955年大学医学院毕业,胡廷泽教授分配到华西医院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至今,已整整63年。1960年10月在华西医院创建小儿外科,是该科的创始人、奠基人、学术带头人,使华西小儿外科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曾任大外科教学主任,1982年外科各科独立之后,一直担任小儿外科主任。1978年起获批准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带毕业24名研究生,他们现在多为教授、博导、院长。他也被四川省教委评为“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

每周三、周四在小儿外科的病房内,都可以看到胡廷泽教授的身影。“我现在每周固定两天都要去查房,早上七点就到医院,偶尔也还会去手术室看看,讨论病例。”当记者问到打算工作到多少岁休息的时候,胡廷泽教授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想要一直继续工作。“我每天都要锻炼,身体状况一直保持的比较好,耳朵、眼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也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医生,要重视自己的健康。”

胡廷泽教授告诉记者,当选华西医院终身教授,对他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是我工作了几十年的医院,能够当选终身教授,对我来说是一种特别的荣誉,有着特殊的意义,非常开心。”

记者了解到,胡廷泽教授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被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聘为“终身教授”;获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终身成就奖”;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全国小儿胸心学组授予:“小儿胸心外科终身成就奖”。

华西最年长终身教授:88岁高龄仍坚持早上七点到医院

裴福兴教授

最年轻终身教授裴福兴:激发年轻医生的热情和责任

“医院颁发终身教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裴福兴教授是本次当选终身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66岁。他告诉记者,终身教授的颁奖是告诉中青年医生,医院会一直尊重人才,肯定人才,以后退休了,也可以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有所作为。

记者了解到,1977年至今,裴福兴教授曾任华西医院骨科学科主任、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华西医科大学附院副院长。1997年从美国麻省总医院学习回国创建关节外科亚专业,20多年来使华西医院关节外科成为国外知名,国内领先的亚专业,同时建立了骨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每年培训骨科医生300多人次。

裴福兴教授告诉记者,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年轻医生对医学事业的内在热情和责任,只要有了热情和责任,才会主动的学习下去。

华西医院终身教授名单:

闵鹏秋:

1955年7月四川医学院毕业留院工作至今。于1997-2001年担任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兼腹部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当时曾称学组)第二届主任委员。作为负责人,1988-2002年,在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先后对国际腹部放射学界关于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放射解剖学中存在的争议及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参加专著教材章节编写16册,主编2册。

黄明生:

1957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本科,1957年9月至1997年9月就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02年3月至今退休返聘,承担门诊、查房、教学督导等工作。1993年黄教授被国家教委聘为博士生导师。直至2007年黄教授从教50周年时,黄教授已培养硕士生8名、博士生9名。

陈文彬:

1955年来院至今,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主编《呼吸病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专著、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内科学实习医师手册》等16部,合编专著40余部。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共9项。

李秀钧:

1961年6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留院工作至今。1993年为国务院第5批博士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外,首次从环境因素诱导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证明胰岛素α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证明2型糖尿病胰岛α、β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外周胰岛素抵抗并存。首次提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一元论”的学说。1993年创建我院内分泌学科博士点,为国务院第五批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为我院大内科第2博士点。培养博士生17名、硕士生26名。

杨宇如:

1961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并从事外科专业,1976年开始从事泌尿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四十余年,对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经验。是我国西南地区泌尿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在经尿道手术及泌尿系疑难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精深的造诣,是华西泌尿外科的重要奠基人,为华西泌尿外科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雷秉钧:

在学院/院从事传染病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为我院传染病学学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感染病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全国知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参与组织了我省乃至全国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钩体病的防治获卫生部科技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表彰。

严律南:

严律南教授在肝移植方面,施行了国内第一例成人活体肝移植及活体双供肝肝移植,建立了一系列保证活体供者安全的评估标准及规范,施行活体肝移植近400余例,至今成为国内活体肝移植的领头羊。创建了国内医院中最强的肝外科团队,含八位博导教授,均有各自的独特的创新的临床研究方向,对医院普外科目前排列全国第三的地位,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在肝切除方面在国际上首创了:格氏鞘外简易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勾扎法断肝,转流下切肝,体外肝切除,肝后腔静脉切除重建等高难复杂技术。

张肇达: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被国务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匡安仁:

1984年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留院,作为第一研究方向第一学术带头人申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是国内4个重点学科中唯一由核医学牵头的重点学科。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第一版、第二版。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与10多部教材编写。作为负责人主办19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核素治疗”,在全国推广普及、规范提高核素治疗,确立了华西核医学这一领域国内的领先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