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6月22日讯滨州市民政局坚持党建统领,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定“争一流上水平的劲头不减,保持全省前列的目标不变”,推动事业发展呈现动力增强、转型加快、质量提升良好态势。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专题调研我市民政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市民政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构建新型模式,党建统领作用更加坚强有力。

突出党建统领和为民爱民理念引领作用是滨州民政工作的底色。为锤炼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该局创新性提出构建了两个“1+3”工作模式,以党建综合文化中心和每月2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每月10号的“民情播报”和10个职工兴趣小组为平台,强化党建标准化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文明创建机制建设,倡导“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营造向阳、向善、向上的机关氛围,推动形成了以党建文化、民政文化、传统文化三者互动支撑,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全面加强业务工作、全面加强文明创建三项工作有机结合的生动局面。黄树贤部长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滨州市民政局在民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做了主题汇报发言。

强化兜底功能,构建“贫有所帮,难有所济,病有所助”的大救助工作格局。

该局全面实施民生灾害救助综合保险,对因自然灾害等五类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予以救助,立案2788起,赔付保险救助金1519万元,实现了民生灾害救助综合保障的全市全覆盖,有效增强了政府和家庭对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积极打造“阳光低保”精准救助,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能力,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5元,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35元,高于省定扶贫线。市县乡三级启用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确保了救助政策的快速精准落地。出台《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快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建设。博兴县探索建立乡镇精准服务中心及三级服务网络,确保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精细精准。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的市。慈善创新“党建+募捐”工作模式,募集善款1.39亿元,各项救助支出5146.6万元,救助8.43万人(次)。隆重举行了第九届“滨州慈善奖”颁奖典礼,积极引领了滨州慈善新风尚。拿出200万元慈善资金定向扶持了20个慈善组织和项目开展慈善活动,放大了慈善效应,首开滨州慈善工作的先河。应邀参加了中国善城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城市慈善指数发布会并做了主旨发言。

开展专项行动,构建高质量、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大格局。

该局紧紧抓住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农村养老创新发展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三个专项行动,以养老院消防改造以奖代补为引导,对全市120家养老院的消防进行了整治提升。建立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提高了养老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展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摸底建档农村留守及空巢老人3050名。惠民县在皂户李镇具备条件的村居试点村民互助型“孝善食堂”并成立“孝善基金”,试点“积分养老”,以点带面探索适合农村的养老关爱服务新模式。推动将市民政局纳入市城乡规划联合审查委员会,出台了《滨州市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和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明确了住宅小区配建养老用房及建成后移交民政部门管理等重要事项。邹平市祥和社区养老中心等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社区养老中心建成投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深化创新举措,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该局积极服务“富强滨州”建设各项要求,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五个专项行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率达100%,劝散取缔非法社会组织157家,减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264万元,扶持近百个社会组织190万元。动员63.9万人实名注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全省志愿者在居民人口中占比最高的市。超额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建成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54处。滨城区确定10个社区作为社会工作专项试点,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出台《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及后续工作,做好民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惠民县、高新区整建制实施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滨州市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暨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突出重点难点,抓牢抓实社会公共服务工作。

该局深入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事项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全市2400多个村居制作了红白理事会公示牌,4000多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完成了社会组织备案。建成全市首个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婚庆公园和邹平市婚俗文化馆。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代表山东省接受全国督导组督导。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全市已建成9处县(市、区)驻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和100多处农村公益性公墓。推动儿童关爱服务“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一联络员”体系逐步建立,并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全覆盖。推动邹平撤县设市,填补了滨州县级市的空白。全市安装宣传界碑110颗,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级界碑全覆盖的地级市。自主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被表彰为“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这一项项落实举措,一份份满意答卷,一个个崇高殊荣,生动诠释了滨州民政工作的付出与艰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