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触底反弹”,市场暂时止血,币圈能否重燃希望?

这两天币圈炒的最火的便是ETH了,前几天纷纷跳水的各主流token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市场暂时止血,ETH在消沉之后也开始见绿。

ETH“触底反弹”,市场暂时止血,币圈能否重燃希望?

看到一点希望的苗头,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对于ETH我们重新来分析一番。

我们先整体了解一下ETH是怎么一回事。在ETH中,数据的存储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状态数据、区块链和底层数据。

其中,底层数据存放ETH中全部数据,存储形式是[k,v]键值对,目前使用数据库是LevelDB;所有与交易,操作相关的数据,都存储在链上;StateDB 是用来管理账户的,每个账户都是一个 stateObject。

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更好理解。The DAO项相信听说过的人不少,这个项目使用智能合约来完成了DAO,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功能。参与项目的人员可以用私钥给项目转一笔资金,从而能够获得相应的投票权,这个投票权用于表决这笔资金的用处。虽然项目最后因为智能合约的漏洞而挂掉了,但是这种用法相对最原始的区块链应用而言,是跨出了一大步。

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区块链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本质是什么呢?用智能合约来保证安全性。在资产的交易过程中虽然会有一部分中心化服务用来匹配交易的过程,但是资金永远是由私钥通过ETH网络和智能合约来控制的。

ETH“触底反弹”,市场暂时止血,币圈能否重燃希望?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合约和ETH的web3.0概念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们在保证资金和机制公开透明的同时,也给予了使用者更多的权利。然而,如果是在中心化服务里,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

ETH的规范可以说是最难理解的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不仅客户端的实现需要依赖它,ETH的相关开发也同样如此。但是仅从Wiki或一些文章所了解到的规范,并不足以完整实现一条区块链。

就拿DevP2P组件为例,它是以太坊的底层网络组件,以一种P2P的方式使节点之间互相连接,给上层应用提供随意通信的能力。

DevP2P的规范大概可以从wiki、黄皮书、EIPs3个地方获取到。wiki是以太坊所有资料的入门,不过这里面的资料可能不会太过详细,对DevP2P的描述也仅限于告诉你它是什么,没有具体的实现方法。

黄皮书主要是写的是EVM的规范,类似DevP2P的网络部分并没有涉及。EIPs是社区驱动的以太坊改进提案,社区成员可以通过提交EIP来向ETH官方展示自己的提升方案,如果官方认可该议案,会给它分配一个EIP编号,然后让社区成员一起来参与讨论,最后再去各客户端实现。可以说ETH中的大部分规范都在这里,很遗憾的是DevP2P在EIPs中提到的也不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