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到底谁是被罗马教廷烧死的?万有引力是不是牛顿的苹果砸出来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张家惠老师向今天参加思政课的学员们娓娓道来。。。

6月18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全国项目对接活动在威海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在活动召开之际,全省最广泛、最生动的系列千人高校思政课也在这里展开。6月19日,来自青岛大学的特邀讲师张家惠老师如约而至,为大家带来了一堂诙谐幽默的思政课,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17省183所高校近四千名师生现场聆听讲座。

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到底谁是被罗马教廷烧死的?万有引力是不是牛顿的苹果砸出来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张家惠老师向今天参加思政课的学员们娓娓道来,逐渐深入的解读了科学、人文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带领同学们认识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原发展的战略等等,在场学员受益匪浅。

张家惠老师是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能手、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省思政课教学名师,社科院网站专栏时事评论员,TED中国讲者团成员。多年躬身大学生思政教育,致力于社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她的授课深受大学生喜爱。

张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时间反复告诉我们,科学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只有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等。所以,我们要保证创新可以持续不断,必须实现三大转变:

一、在管理模式上的转变,破除体制障碍,大力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中国的科技创新,科学进步,责任在文学者身上,在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身上,更在广大青年大学生身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广大青年应共同努力。

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家通常有三大类别,要么可以制造军事力量,要么可以解决饥饿问题,要么为国争光,都是实用性的。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是中国人近代学习科学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对科学基本的文化认同,这个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整个近代驱动中国人学习科学的主要动机,的确是家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在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张老师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为在场学员描绘了一个科技强国的伟大中国梦。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正身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所以我们更应该以行动说话,用创新精神推动科学进步,真正做到,扬科学旗帜,强崛起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