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或者没有这个“令”,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调剂好艺术与受众之间的口味与品味。

  

  2018央视中秋晚会舞美效果图(自大众日报)

  *************************************

  刘雪松|文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央视中秋晚会禁用小鲜肉”,很快被导演组“辟谣”。央视相关人士表示,不清楚些事,圈内人都表示没听说过类似的要求,所谓“限娘令”应该不属实。

  这么说吧——央视没这方面的禁令,很正常。但是即便有,导演组也不会承认。谁会傻到发个通知把小鲜肉禁了、从而落人口实的地步?小鲜肉也是肉,横竖都是肉,各人口味不同。因此,不歧视,应该成为底线。更何况央视。

  但是讲真,这些年小鲜肉扎堆,也是吃倒了很多普罗大众的胃口。只见各大卫视屏幕上,各种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艺人秀媚眼、秀五官。演技不咋的,全凭一张精致到抹平性别差异的脸。这在审美导向上,是存在严重偏差的。正因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呼唤“真男神”的热浪,人们希望演艺圈、传播界,能够多推些真汉子,刮刮眼睛和肚子里的油腻。这跟歧不歧视,没有半毛关系,纯属口味变了。

  口味加两口,就是品味。过去小鲜肉受宠,是因为有阵子艺术圈和传播界,口味太重、太生猛。男艺人赤膊上阵的多,身上血刺呼拉的镜头多,偶有小鲜肉出现,也似一股清流在屏幕。但是演艺圈是个很会看脸色的圈圈,投其所好是商业的本性。早年哈韩的孩子,早就一个个出落得水灵灵的。长得像女孩的男孩,一抓一大把。于是很多细皮嫩肉的男孩,一个个被包装得跟女孩一样面市了,像奇葩一样争相斗艳。

  清流也是水。清水流多了,大众又犯腻歪了。也很正常。说这些“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艺人有些娘,并不过分。但要做“未来缺少男子汉”的忧国忧民状,倒也不必。审美是一件容易疲劳的事。有人说“不知妻美”,这还真不一定是假话。美妻在身边,不照样有人强制性地多吃多占吗。这就不展开说了,容易跑题。

  既然审美容易疲劳,那么小鲜肉逐渐被受众所嫌弃,更是正常。具体讲到央视。央视这几年的晚会,观众差评不断。央视必须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品味,对舞台呈现的角色和形象做出一些重新调配,这是识时务的一种得体表现。从这次中秋晚会首批公布的明星阵容看,鲜有鲜肉出现。虽然看节目单,各人可以有各人的解读,但过度解读就没意义了。更没必要从导演组那儿,套一个所谓的“禁娘令”出来。

  央视晚会,有小鲜肉出现,没什么大不了。同理,少几个小鲜肉,也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在把关上,把艺德和艺品,放在第一位,不要纯看脸。论娘性,现如今演艺界,没人超得了梅兰芳。但卸去彩妆,梅兰芳不娘。做人做事上,更是响当当的一条汉子。而不像今天很多小鲜肉,在长相上、在生活中,总是让人难辨雄雌。这些人,央视晚会上少再多,都没什么大不了。

  文章首发:浙江日报《弄潮号》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