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被遗弃路边手足无措,手里紧攥着父母的离婚协议书】9月13日,江西九江一位老奶奶看到一名小男孩独自在路上晃,报警求助。男孩头上绑着医院打针的纱布,手上紧紧提着一个塑料袋。民警打开袋子发现里面装着几件夏装、消炎药,还有一份草拟的离婚协议书。通过离婚协议上的身份证号,民警查询到孩子父亲的电话号码,但当民警联系时,孩子爸爸称自己不在九江,让民警去找孩子妈妈。民警们找到孩子妈妈开的店,“他妈妈当场就说这个小孩我不要了,叫小孩自己去找他爸,然后就走了。”这一幕令民警始料不及,看着妈妈说不要他,男孩只能站在马路上手足无措。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家庭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每一人都会经历过调皮、贪玩、经常犯错的童年时期,但是往往一犯错,就少不了父母的一顿揍,有的时候完全不顾及孩子的面子。成绩下降回家要挨骂、和其他孩子出去玩晚了回家也要挨骂,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比,把别人家的孩子夸赞一通,而后再把自己的孩子贬得一文不值。难道这种教育模式是对的吗?

当父母把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有了养育孩子的义务,养育不只是“养”,更重要的是在“育”上。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但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却是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经常在我的免费公益课上说,父母不是只给孩子吃,给孩子穿,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算是教育了,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树立给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习惯的养成。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就在3~15岁,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敏感期,父母每一个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有时候父母的一句气话,可能会让孩子铭记一辈子,会对孩子身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培养一个心理生理健全的孩子尤为重要。

大半辈子从事教育行业,在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我接触过太多的家长,很多中国父母把“打是情,骂是爱”当成理所应当,本事家长的初衷是想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张长记性,可是一旦开始打骂孩子就完全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完全偏离了教育的范畴,成为了父母发泄的窗口,这个时候给孩子带来可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往往不亚于武力带来的伤害,很多时候父母打骂孩子,说话太毒就会成为孩子不想学习的理由。

哈佛大学经常长期跟踪一批新生的婴儿,发现几十年后,家庭氛围越好的孩子越容易成功,并且会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而那些家庭环境比较恶劣的孩子,往往患抑郁症的比例更高。父母有时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给孩子身心带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我每次都会在我的免费公益课上劝诫父母,预防孩子犯错的确很重要,但是也不能饮鸩止渴,到最后适得其反。父母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目前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状态,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常常在微信上和家长们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就有家长找到我说:“老师,我的孩子现在刚上初一,现在越来越不爱和我们说话,也越来越内向,这几次考试成绩也下降的厉害,每天总是很晚回家,孩子越长大越管不了了,也不听我们的话,我听说你在免费公益课上经常讲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也会给家长们一些好的意见,您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吗?”过度溺爱,与过度吼叫孩子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家长应该在孩子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讲道理,不要毫无缘由,以及逼迫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要先办法让孩子注重承认自己错误, 才能让孩子从心里面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鉴于很多父母都在向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今天我会分享一篇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的话,每一句都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危害。另外,如果家长在学习或者教育方面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都可通过文末的方式与我沟通,每周会有免费的公益课,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添加我,我很乐于帮助给位家长们!

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在我们平时生气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在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语时,请深呼吸几秒,再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是批评。

不要用语言伤孩子的自尊心,有些话说过之后就收不回来了。

给爸爸妈妈的几句忠告,希望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长一定要耐性,耐心引导孩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