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10月24日,盛宣怀的老父亲盛康病故。

第二天,盛宣怀依例电告诸多亲戚好友,但大多都是例行公事,即便是对同为李鸿章幕下的周馥,也不过是说:“宣怀平生知己无多,公是故交,曷敢不告。”

但对袁世凯,盛宣怀在《寄袁宫保》的电文中却赫然写道:“平生知己,文忠(李鸿章)而后莫如我公。”

丧失至亲,万分悲痛时,盛宣怀之所以将袁世凯视为人生第二知己,一方面他是想取得袁世凯的理解和支持,在自己丁忧守制期间能为自己在朝堂上说一些好话,以便保住对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这的确是他的肺腑之言。在盛宣怀看来,他与袁世凯都起于李鸿章的提携,两人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不仅在主张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多有志同道合之处。

尤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互保,两人的唱和可谓是难得的默契一致。

为两块肥肉,袁世凯和盛宣怀激烈博弈,谁赢谁输?结局一波三折!

然而,对盛宣怀的这一番诚挚交心之辞,刚升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不久的袁世凯却没有全盘接下来。

袁世凯的狼性无处不在,一旦有抢食的机会,他这样的乱世枭雄岂能轻易放过。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以朋友的伪装去抢夺永恒的利益。

所以,在接到盛宣怀的肺腑电报后,袁世凯一方面对盛父的亡故表示了哀悼,一方面又给盛宣怀喂下了宽心丸。袁世凯告诉盛宣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各项事业,非公莫属,谁也替代不了。

接到袁世凯这样的回电,盛宣怀甚感欣慰。

可就在盛宣怀觉得已把轮、电两局缝死在自己口袋里的时候,不利的消息还是很快从朝中传了出来。

朝廷决定,盛宣怀居丧守制,准其从轮、电二局开缺,保留铁路督办一职,原北方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接办轮、电二局。

张翼是何许人也?

此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经手把开平煤矿主权出卖给英国人的罪魁祸首,朝廷任命他接管轮、电二局,其用意即是欲将盛宣怀手里最值钱的事业划归户部筹饷。

面对朝廷借机蚕食,盛宣怀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唯有“同道知己”袁世凯能阻止朝廷的图谋,于是他赶紧给袁世凯拍去了电报。

这封意在请袁世凯出面主持公道的电报,盛宣怀拍的很有情商,很有水平。上来,他就搬出了已故的李鸿章,“轮、电发端于北洋,宣怀系文忠所委,并非钦派。二十余年不过坚忍办事而已。”言下之意,轮、电两项事业是他和李鸿章辛苦打拼出来的,外人没资格染指。

立场摆出来后,紧接着盛宣怀开始大倒委屈苦水,“局外不知,辄以独揽利权为诟病。时局如此,亦愿藉此卸肩。“很显然,盛宣怀想用欲擒故纵的苦肉计来博取袁世凯的同情。

按照高情商的套路,博取同情后,接下来一定会给对方戴高帽子,于是盛宣怀又说”公督办商务,此为中国已成之局,公既意在维持,愿勿令其再蹈开平覆辙。“

瞧给袁世凯这高帽子戴的,其中藏着针呢。言外之意,如今你袁世凯大权在握,如果不能主持公道,再弄出开平煤矿那样的局面,你也算不上什么伟岸人物。

为两块肥肉,袁世凯和盛宣怀激烈博弈,谁赢谁输?结局一波三折!

让盛宣怀没料到的是,接过电报的袁世凯比他更人精,而且还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人精。

在回电中,袁世凯对盛宣怀说,张翼接管轮、电二局,”鄙人断不谓然“。放心!“电京阻止”那是必须的。其实张翼这家伙图谋轮、电二局已经很久了,不久前还怂恿鄙人来收管呢。咱俩是什么关系,鄙人怎可能乘虚而入。但现在这个情况就得额外考虑了,老兄你说的没错,轮、电二局本就发端于北洋,要想让张翼死心,眼下还真得赶紧把轮、电二局划归回北洋。

好一个披着同道知己的外衣趁火打劫,而且还打得这么仗义!

到这时,盛宣怀才如梦初醒,原来真正的抢食者不是别人,而是刚掏完心窝子的人生知己。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博弈暗战了。

作为晚清顶级的官商,盛宣怀这个人不仅善于取利,而且善于用变通的方式维系既得利益。

简而言之,这是个把抱大腿理解得很透彻的角色。

怎么样才算把大腿抱得透彻高明呢?

制造大同,隐藏私利。

这一回,盛宣怀想怎么制造大同,隐藏私利呢?

经过一番审时度势后,盛宣怀觉得自己的胳膊必定是拧不过袁世凯大腿的,既然如此,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那就必须高明地抱住袁世凯这条大腿。

怎么抱?面上,盛宣怀不反对轮、电二局划归北洋,但底下必须设计一套巧妙的说辞将督办实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盛宣怀向袁世凯甚是积极地发出了邀请,他希望袁世凯能到南方来走一圈,先实地看看,然后再坐下来商议。

袁世凯接招了。

1902年底,袁世凯借生母刘氏病逝,回项城奔丧之机,取道信阳,他先抵达武汉会晤了湖广总督端方,后又沿长江到了南京,拜访了两江总督张之洞,最后他才落脚上海,来和盛宣怀商谈轮、电二局之事。

等候已久的盛宣怀拿出了什么样的说辞呢?

他提出了一个主张——“船宜商办,电宜官办”。

在不反对袁世凯的前提下,盛宣怀把船、电一分为二了,重中之重的轮船招商局他坚持商办,这意味着轮船招商局实际还控制在他手里。但为了隐藏私利,名义上他又把商股较重的电报局送了出去。

照盛宣怀的算盘,扣住易丢的,送出不易官办的,袁世凯就不好折腾了。不好折腾的结果只能是袁世凯的北洋只要名义上的管辖权,具体事宜还是由盛宣怀来督办。

毕竟轮、电二局本就是“盛氏一本账”。

然而,袁世凯接下来的应对却让盛宣怀直接傻了眼。

收到盛宣怀“船宜商办,电宜官办”的主张后,袁世凯未露声色。可一回到北京,他立马就把盛宣怀的主张变成了突破口,既然你说电宜官办,那就把电给官办了吧,至于你说的船宜商办,为了统一领导,最好也一起官办了吧。

取得荣禄的支持后,袁世凯说干就干,跟着就公布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由商办到官办的接管政策。

更绝的是,袁世凯先下手的偏偏不是盛宣怀假意让出来的电报局,而是轮船招商局。

啥是狼性十足的狠人?

此时的袁世凯就是典型,稍有点缝隙,就敢大刀阔斧地撕开大口子。

盛宣怀的愤怒可想而知,可又能怎么办呢?

为两块肥肉,袁世凯和盛宣怀激烈博弈,谁赢谁输?结局一波三折!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就在袁世凯以为两块肥肉已经彻底吃到嘴里的时候,不甘失败的盛宣怀突然祭出了狠招,他把一直巨亏的汉阳铁厂一把抛到了袁世凯面前。

理由是巨亏的汉阳铁厂此前一直由轮、电二局负责输血,现在你把轮、电二局拿走了,汉阳铁厂这个包袱你自然也得背下。

如果你不背,那汉阳铁厂就要拿矿权向洋人借款,结果就是洋人侵占我矿权,总之出卖主权的罪名你背定了。

向袁世凯发出这个威胁后,盛宣怀觉得份量还不够重,于是又拉来创建汉阳铁厂的张之洞,让这位重臣给自己站台。

较量到这里,袁世凯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然而,冷静地将盛宣怀的威胁审视一通后,袁世凯还是发现了其中的破绽,他料定在汉阳铁厂出血颇多的盛宣怀不忍也不敢将铁厂真的抵押卖给洋人。

说白了,盛宣怀的威胁就是个虚张声势,既然山中无老虎,那为何不来个偏向“虎山”行呢?

于是,袁世凯豪迈地宣称,汉阳铁厂这个包袱他背了。

此话一出,盛宣怀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以卵击石。

但即便如此,这个韧性十足的官商依旧没有认输,转而他又开始做起了电报局“商股”的文章。

你袁世凯不是豪吗?那你就拿出让持股商家满意的收购价来,想没收,想低价买走股份,没那么容易。信不信,只要盛某人放出风去,唯利是图的持股商家就能抢先一步把手里的股份全卖给洋人。

汉阳铁厂让你看穿了是虚张声势,这回让你背负“致失商情,电权外落”的恶名,我看你怎么破?

必须承认,这一回盛宣怀是抓住了袁世凯的两个软肋,一个他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二个先发动商家围攻,再借用洋人扣帽子,袁世凯确实受不了。

更重要的,一向看重办洋务不能失权的张之洞又一次站在了盛宣怀这一边。

如此说来,袁世凯最后岂不是输了?

还是那句话,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面对来自各方面形成的巨大压力,袁世凯拿掉了先前的蛮横,但保留了其中的狡猾。

表面上,袁世凯对外宣称,电事复杂,北洋万难主持,意思是放弃了直接将电局收归官办。但话音还没落完,袁世凯便耍了一个花招,他向朝廷建议,电局事关重大,理应设立电政大臣。

豪夺不来,那就彻底拔个高度、换个马甲进行蚕食,看你盛宣怀还能搞什么动作。

果然,1903年1月15日,袁世凯被朝廷委任为电务督办大臣,在另一套游戏规则下掌控了电报局。

得知这个消息,盛宣怀知道,自己最终还是输了。

为两块肥肉,袁世凯和盛宣怀激烈博弈,谁赢谁输?结局一波三折!

值得一说的是后来。

在盛宣怀这种官商眼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所以六年之后,当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他以邮传部侍郎的身份卷土重来时,他并没有把袁世凯当成仇敌。

相反在清廷即将覆灭时,他一再鼓吹,挽此危局,非袁世凯莫属;辛亥革命前后,他一再献媚于袁世凯,流亡日本时一再宣称和袁世凯毫无个人恩怨。

不得不说,这是盛宣怀高明的地方,因利而开阔圆通,不是因利而冒险搏击。

也正因为如此,“身败名裂”后他躲过了家破人亡的结局。

从此处看,被他搞垮的胡雪岩似乎要差他一些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