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家锃,预防兽医学博士。曾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要从事猪病研究,从事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工作,在学习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毕业后从事实验室诊断和检测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原标题:风雨后难见彩虹丨畜禽检测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检测机构利用率较低,近几年来国家倡导政府购买服务,又催生我国第三方畜禽检测行业蓬勃发展。作者有幸先后在科研院所、动保公司和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学习和工作过,既看到行业发展的机遇也深谙未来的挑战,将以亲身经历剖析第三方检测所面临的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畜禽检测有别于其他检测机构的特殊性

如矿产或材料等检测是针对单一样本的结果的检测,即使是人医的检测也仅针对个体的理化指标。畜禽检测有其特殊性,畜禽养殖群体大,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比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从这个角度讲,养殖场要求畜禽检测机构不仅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及时,还应通过采样设计和历史数据比对,提供控制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可行性建议及评价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畜禽检测在没有兽医体系的支撑是无法体现出价值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畜禽检测机构如果像其他检测机构仅针对检测结果准确而努力是很难有未来的。

畜禽检测的价值是检/监测前后的综合能力的展现,主要由四方面组成,环环相扣:

①检测前的方案设计:基于背景信息调查的采样方案的设计是检测正确的基础;

②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包括检测方法的准确和良好的实验室风险管控;

③检 /监测结果的解读:20%的检测,80%的解读,数据间比对是检测的核心

④方案的制定落实反馈:需要对免疫、用药及疾病和生产有深入的了解兽医,才能执行有效的方案;

兽医体系承接着检测机构的结果分析和落实,检测服务机构与不同水平养殖场的兽医体系是互补的。不同类型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要与要服务的客户对其缺乏能力的依赖相关,下文我们将以此为准绳展开讨论。

二、畜禽检测机构的现状

可细为四类畜禽检测机构,分别为科研院所、动保饲料公司、养殖场自建实验室和市场化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目前均存在瓶颈需要解决。

1、科研院所检测实验室:

科研院所最大的优势是其公正性,坦白而言未来真正纯粹意义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会是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大多仅对样本负责,出具结果具有权威性,大多满足最终鉴定的需求。科研院所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由于有研究病原的变异的需求,在方法学设计上对一些变异较快的病原和新发传染病更新速度快,此外也更愿意不计成本地做最终鉴定(如通过测序确认和痕量病毒检测用细胞扩繁)。但其也有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

(1)实验室硬件设备问题

科研机构的实验室是满足科研需求而设计的,试验室相对开放,缺少了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控意识,污染的可能性很高。

(2)人员操作及稳定性问题

科研机构的检测人员大多以学生为主,检测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额外工作,人员流动性也较大,没有固定操作人员。此外也缺乏一些标准的SOP操作或试剂管理方法,这都将导致结果的偏离。

仅以最简单的ELISA方法中的阴阳性对照的反复冻融次数和孵育时间和反应条件操作为例,标准实验室对其有严格的规定。因为阴阳性标准品的反复冻融会影响其浓度,进而影响其数值的计算(抗体检测需以阴阳性标准品的原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而反应条件和时间也将影响数值的计算。

虽然这些指标不会影响结果的阴阳性判断,但会影响数值,导致结果的失真。而数据间的比对(包括与以往数据的比对)对分析猪场的感染现状非常重要。

2、动保及饲料企业的检测机构

与科研机构的检测机构相比,动保饲料的检测机构虽然管理相对规范部分也通过了CNAS等认证,但仍很难打消客户的顾虑和得到认同,并往往造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动保饲料多为被动式免费(或象征性收费)检测,为了控制成本,动保饲料企业除了会控制试剂盒的采购成本外,也会控制一个养殖场送检样本的数量和总量,这会带来两方面结果,第一动保饲料企业采购相对廉价的试剂盒;第二养殖场的年度检测可能是在不同的免费机构检测的。这会造成两方面问题:

(1)暂且不考虑廉价的试剂盒批次内和批次间的不稳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检测结果的分析需要有经验阈值的支撑,而目前很多试剂盒没有数据的支持。此外由于采用了不同试剂盒,更难进行数据间比对。这给分析人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除此之外,检测结果的准确分析是与其样本代表性和数量有直接关系的,但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也不大可能按照合理的采样比例检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多数养殖场每年耗费人力物力进行的免费检测的价值是有限的。

3、养殖场自建实验室

首先需确定哪些养殖场可以自建实验室。规模小于5000头母猪场(种猪场除外)没有必要去建设完整的实验室体系。因为实验室体系内部需要相互促进的氛围。规模比较小的猪场自建的实验室缺少领军人物,无法与其他体系对话和博弈,导致其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也容易闭门造车,工作不被认可。规模小于5000头的种猪场可以考虑建设一些基本的化验室,未来几年将出现稳定的快检设备(主要指病原检测设备小型化),相对较容易操作,可被基层兽医使用,满足猪场在出现疫情时的早诊断、早处理的需求,而猪场高等级的检测需求可寻租社会资源。

4、市场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困境

不得不对畜禽第三方检测泼一瓢冷水。三方大多以公正、及时、准确作为服务宗旨。诚然三方机构在人员管理、实验室的规范化上做的比前三类检测机构要好一些,但基于养殖业的检/监测的目的,如何体现出检测价值才是检测机构要思考的问题。

在目前的行业的大背景下,三方检测机构很难保持盈亏平衡,人员的稳定性堪忧。考虑到未来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像科研院所也会与时俱进,2018年1月底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了CMA认证就是一个例子,未来市场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仅凭公正、及时和准确这一指标是难以立足的。

三、基于未来5至10年的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是预判四类检测机构发展趋势的基础,笔者对检测市场和动保行业有以下观点:

1、检测数据将是未来的一种重要资源;

2、未来将形成更加有效的疾病预警体系,该预警体系将由猪场前端的传感器+猪场端小型化设备快速初步筛选+标准化实验室确诊+形成大数据提供区域内的疾病信息完成预警工作。届时将出现猪场端真正意义的有效快检工具的应用市场。

3、社会对数据的需求及数据的巨大价值,将倒逼检测机构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从而完成数据的回流。会有相应的组织出现推动行业的方法的统一,就像人医的检测方法的统一和升级;

4、法规将越来越严格,将促使检测行业提升其行业规范运营,无论是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还是猪场的实验室;

5、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市场越来越透明,动保产品将回归产品本质,从而导致营销和销售成本的降低。动保产品价格将回归养殖场的合理价位,从而导致养殖场放弃追求附加的服务。

6、通过持续的市场教育和惨痛的教训,养殖场将回归检测的本质,愿意购买检测和后续的兽医及培训服务。检测和后续服务将成为一种商品而不是动保产品的附庸。

四、四类检测机构的服务主体和核心竞争力构建

基于5~10年的预判,笔者认为四类检测机构应建立如下核心竞争力满足未来需求。

1、科研院所检测实验室:

前文谈到,未来纯粹的畜牧的第三方可能会是科研院所的检测机构,因为其秉承着公立性和权威性是无法替代的。其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排在首位的是结果的准确性而不是及时性。成为纯粹的第三方终审机构需要构建如下的核心竞争力:

(1)保证检测结果的最高的准确率

除了继续采样更先进的方法或多套方法,并且做金标准比对外,还需在实验室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上努力,未来会有专职人员负责检测工作,保证人员的稳定性。

(2)承担方法统一和更新方面的转化

科研院检测机构有推动行业在检测方法学上更新换代的责任与义务,因为其有跟踪病原变异和科研的天然属性。前文讲到,市场对数据的巨大需求将倒逼行业在方法学上的统一,而科研机构将将作为排头兵负责方法的研究及评审,成果转化方面可由市场化运作的试剂公司推广。

2、动保及饲料企业的检测室的未来展望

随着市场化检测逐渐被认同和客户更关注产品质量,动保饲料企业的检测实验室更应立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专注于服务产品本身。其归宿最有可能发展为企业内部的“第三方”机构,按如下的模式运营:

1)组织架构由市场技术部管理,与研发和质检剥离,工作内容为产品经理的工作检验内容,由产品经理或市场技术总监分管;

2)核心工作内容:

①追溯产品出厂前后的质量,出厂前的产品二次检测,有效规避生产与市场部门的扯皮

②出厂后定期从市场上收取样品,查找运输和储存和应用方面的漏洞;

③产品效果反馈,查找客诉原因,供产品经理推进产品改进的工作;

④建立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流程,统计归纳产品的临床指标,用于客户通过三方机构评价产品的工作;

⑤新产品动物实验比对,竞品比对,新产品上市前的数据收集和反馈工作;

⑥服务于标杆客户的样本市场打造,解决战略客户的实际问题;

3、养殖企业的检测机构的发展展望

养殖集团的实验室应立足于兽医体系,立足猪场现状致力于与生产体系一道通过监测流程防控重大传染病,参与疾病净化和种原的筛选等工作。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内容如下:

(1)建立相关的兽医监测流程,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建设检/监测流程:

①常规免疫效果的评估

②纳入考核的消毒评估

③生物安全监测流程

④常规病原动态监测与统计汇报

⑤后备猪群的监测与筛选

⑥引种及驯化监测流程

⑦紧急状态检测机制

⑧新发重大传染病的跟踪与汇报

(2)对基层兽医和生产体系主管进行监测流程的定期培训

(3)建立各分场台账,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比对,反馈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4)动保产品和饲料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把关

(5)与动保产品储存使用相关的检验,梳理相关漏洞

(6)合理用药剂量与用苗频次剂量的评估,配合生产降低成本

(7)掌握吸收非常规处置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重点用于控制猪场细菌和腹泻疾病;

(8)与猪场重大疾病净化相关的监测能力。

4、市场化第三方畜禽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市场化第三方畜禽检测机构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家庭式农场和规模化场和部分中小集团,而这些养殖场将不满足于检测结果本身,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需要构建如下核心竞争力:

1)兽医综合服务能力,做为检测前后的延伸,达成与客户稳定的年度合作。后续的兽医服务可收费,检测中心服务覆盖半径500公里内提供采样、处置和驻场等相关服务。

2)提升专业的评价能力:为规模化场在客户动保产品和饲料的质量评价和临床效果评估上,承担相关的第三方评价;

3)贴地气的实用养猪技能和兽医知识输出,满足家庭式农场和规模化场对技术的需求;

4)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由于客户众多,层次不同,在采样指导、检测结果分析,专家意见撰写、结果反馈和落实及客户档案建设方面,需整合资源,可利用软件提高监测流程的梳理降低对人的需求并提升兽医服务的效率。

总结

从社会化分工和产品本质的角度分析,不管哪类畜禽检测机构都不能故步自封停留于检测本身。目前很多以动保产品销售为主的代理商投资第三方检测中心,从长远考虑,没有自身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市场化第三方针对的客户范围小发展受限,围绕着检测中心打造综合服务能力才是服务商转型的必由之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