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国慢性病大会开幕,主题“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护航老龄健康”

  王陇德院士:别把健康问题都推给医院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

  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这些疾病每个人都不陌生,几乎人人身边都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他们统称为“慢性病”。我国慢性病死亡率已经占到总死亡率的86%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为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学术交流与工作进展,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于2018年9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2018年中国慢性病大会”,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护航老龄健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说:“目前我国已有2.6亿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我国总死亡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慢性病的高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外在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分别达到17%和 60%,两者之和接近 80%。预计到205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会是现在的两倍。如何有效防控慢性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已经形成但暂未恶化的阶段,发现致病风险和其相关病患并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人民健康的普遍需求。”

  慢性病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和行为不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导致慢性病形成的各种因素中,生活习惯和行为约占60%的比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吸烟、身体缺乏活动、高脂高油饮食等。其中,体育锻炼是保健第一要素,缺乏体育锻炼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每年300万人因缺乏体育锻炼死亡。

  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控制问题,王陇德认为,应该把关注健康的理念切实融入各项政策中,卫生健康系统有责任给其他部门提出重要的健康建议。如,民政部门在新婚夫妇结婚登记时可以办培训班,教授优生和育儿知识。单位、社区应该有健康管理,不能把健康问题都推到医院去。“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需要多部门合作。”王陇德强调。

  王陇德指出,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筛查和干预取得了很多成绩,这与信息共享建设很有关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把每个人的重要生命指标随时传递,通过建立网络体系、服务体系来反映、解决一些重大健康问题,将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