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下午,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届以岭中医药奖颁奖典礼暨2019年慢(络)病中国行-江苏学术年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等出席颁奖典礼。 通讯员 刘丹青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蕴琦 摄影 王平

吴以岭院士回到母校南中医,为他捐千万设立的“以岭中医药奖”获奖师生颁奖

吴以岭院士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记者在颁奖典礼上了解到,吴以岭院士在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向母校慷慨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以岭中医药奖”,用以奖励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师生。“以岭中医药奖”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每两年评审发放一次。其中特等奖用以奖励在中医药领域教学、科研、临床上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一、二、三等奖则分设教师类和学生类,用以奖励在中医药领域教学、科研、临床上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岭中医药奖”自2014年设立以来,已有3届累计160余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的教师、科研人员、校友和优秀在校生获此殊荣。“以岭中医药奖”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立德树人、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发现,许多在专业领域做出一定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研究很多都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 大学是创新的摇篮。四十年前,吴以岭院士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为该校首届硕士研究生,他的络病学相关研究正是从1979年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时期开始的。经过攻读硕士学位三年间的系统学习,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让吴以岭受益良多。当时主要研究“活血化瘀”的吴以岭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了大量通络、治疗络病的药物,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自己制作了几千张关于络病的卡片,并自此把络病作为终身的研究方向确定下来,一直走到今天,已整整四十年。吴以岭院士表示,决定设立“以岭中医药奖”,既是为了回报母校的培养,也是为了激励教师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取得优异学业,希望更多的师生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携手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以岭院士回到母校南中医,为他捐千万设立的“以岭中医药奖”获奖师生颁奖

吴以岭院士为获奖教师颁奖。

正值2019年高考考生面临专业选择的关键时期,吴以岭院士也为考生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最好的历史机遇,《中医药法》从战略上确立了中医药的发展地位,“健康中国”战略特别强调中医药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今年把中医药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的一个专门章节,这些都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我国是中医药的发祥国,中国人在中药的研发上理应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有志于我们国家强大、有志于我们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学选择加入我们这个行列,希望母校能培养出更多能把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杰出人才!”

吴以岭院士回到母校南中医,为他捐千万设立的“以岭中医药奖”获奖师生颁奖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图右)代表学校接受吴以岭院士(图左)捐赠的《气络论》专著。 四十年来,吴以岭院士始终致力于中医络病学术及临床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坚持把学术理论的创新发展、临床重大疾病的辨证治疗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结合在一起,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形成“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属重大理论原创,并主编《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指导临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

吴以岭院士回到母校南中医,为他捐千万设立的“以岭中医药奖”获奖师生颁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学斌与获奖学生合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