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环保公益,特别在阿拉善SEE,我认为应该更加高调,让所有的人了解、关注、参与阿拉善的项目,帮助阿拉善SEE达成整体目标。“现在只要机构给我授奖,不管什么奖我都去拿,有一个奖项,就会有一个发言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家们在做什么,企业家们绝大多数更关注公众的利益。

“现在只要机构给我授奖,不管什么奖我都去拿,有一个奖项,就会有一个发言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家们在做什么,企业家们绝大多数更关注公众的利益。”

艾路明:企业家们绝大多数更关注公众利益

艾路明 (IC photo/图)

“去年已经可以看出,社会捐款,包括企业家的捐款总体是在下降,今年我们认为情况也类似,捐款金额不会有大幅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2019年6月15日,在第八届SEE生态奖颁奖典礼的现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届会长艾路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道。

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前几任会长——刘晓光、王石、冯仑、任志强不同,艾路明在2018年初当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新一届会长之前,媒体对于这位湖北最大民营企业“掌门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低调”。

采访中艾路明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做公益与做企业不同,公益的事需要大声吆喝,才能让大家听见。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阿拉善SEE这几年最大的任务,是低调并保持着继续向前的发展,同时动员更多企业家群体参与公益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当天颁奖典礼的调性上。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生态奖将颁奖典礼的会场设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校园内,到场的嘉宾中,除了企业家群体,还有更多学生和志愿者的参与。没有多余的鲜花,没有华丽的溢美,十位获奖者,更多都是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的人。

积极做宣传与低调做项目,在艾路明和当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身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南方周末:最近有机构公布了2018年全国慈善捐赠数额,我们发现企业家群体2018年的捐赠数额与2017年相比有所下滑,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019年阿拉善SEE的情况会怎样?

艾路明:去年已经可以看出社会捐款,包括企业家的捐款总体是在下降,去年阿拉善SEE基金会收到的捐款,基本上保持了过去的水平,没有大幅提高,也没有下降。今年我们认为情况也类似,从现在的情况看,捐款金额不会有大幅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

但是企业家们参与公益的时间,对环保议题的关注程度,比过去有所提高。现在企业家相对时间多了,每个地方不同的项目点也多了,他们可以就近参与项目。

南方周末:过去15年间,阿拉善SEE生态奖将目光对准在生态环境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公司和媒体机构,你怎么样评价今年的评选结果?

艾路明:虽然我是生态奖的评委,参与投票,但我的影响力只占很小一部分。评审团队里大部分是专家、公益参与者,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他们都是“暗箱”投票,所以不到宣布的时候我不知道结果。

我们前期每个项目都有实地考察小组,到参选项目地现场考察。在环境保护、专注生物多样性的项目里,有一个当地老百姓从过去打猎为生转变为保护当地野生动物的项目,还有云南三江源地区环境团队的项目,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南方周末:三年会长的任期已经过半,你怎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艾路明:每一届会长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意见,也会把上一届的基本做法沿用下来,才会形成如梭梭树这样从早期一直到现在,坚持了十几年,还在继续推动的项目。我们都希望在具体的项目上,促进阿拉善的发展。

我的工作一方面是推动落地更多的项目点,让每个地方的企业家更方便参与项目。另一方面是总结15年来做过的案例,总结成理论。此外,我希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国不仅在发展经济,很多企业家也在用自己的方法关注环保公益。

南方周末: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除了环保领域,会员们在社会治理创新上也有着许多尝试和实践,你怎样看待协会的创新?

艾路明:我相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早期创办的时候,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很多方面更主动、积极,但后来发现能说的、能做的事都有限,但我们依然要去做该做的事情。我们号召让人与自然更亲近,让大家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这样的说法和关注,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南方周末:这些年里,阿拉善SEE增加了年轻会员,这些80、90后给协会带来了什么?

艾路明:总体来说,会员有着年轻化的趋势,现在阿拉善SEE的理事会11个人,已经有四个80后、90后会员。但老一辈企业家虽然年龄大,但思想并不老,比如王石现在还在以色列的大学里学习。

两代人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的,两代人观念上的冲突不能说完全没有,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企业家在面对环保议题的具体做法上,会有自己的考虑。我相信随着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阿拉善SEE内部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

南方周末:当选会长之前,媒体一直用“低调”来形容你,而当了阿拉善SEE的会长,需要承担更多抛头露面的工作,这前后的不同,你是怎样考虑的?

艾路明:低调只能在企业,而阿拉善SEE会长需要公众的关注,这两个身份不是同一件事情。

做环保公益,特别在阿拉善SEE,我认为应该更加高调,让所有的人了解、关注、参与阿拉善的项目,帮助阿拉善SEE达成整体目标。我过去从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现在只要机构给我授奖,不管什么奖我都去拿,因为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传播阿拉善SEE的理念。

有一个奖项,就会有一个发言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家们在做什么,企业家们绝大多数更关注公众的利益。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国际化的语言、国际化的方式,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过程。

南方周末:你觉得下一阶段中国企业家参与环保公益事业的趋势是什么?

艾路明: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参与环保以及环保相关的公益机构。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技术、新思维方式,比如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技术,都在参与环保的行动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引起更多人关注。

为了让每一个企业更好参与公益环保,我们现在推动志愿者参与的模式,希望所有企业家和企业能够更广泛地动员企业和员工,参加活动,通过对员工的改变,进一步带动企业对中国的改变。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