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起失明时,他们会想到什么?”

艾瑞克回答:“海伦•凯勒。”

“很好,我们会赞助你攀登珠峰的。”对方继续说道,“因为当人们提起盲人时,我们希望他们想到的是你,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人。”

艾瑞克•维汉梅尔(Erik Weihenmayer),世界上第一位登顶珠峰的盲人。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浑浊的河水滚滚向前,巨浪从各个方向袭来,一支单人皮划艇被快速吞没,船上的人倒栽葱似的翻进水里。一时浊浪涌动,大河之上再无他物。

稍顷,皮划艇在水里翻转一圈,那人才重新浮上水面。他冷静的脸上,一双淡绿色的眼睛望向远方,似乎完全没把如此险境放在眼里。

穿越科罗拉多河的急流,全程277英里。图片来源:outsideonline.com

这是纪录片《水的重量(The Weight of Water)》的片段,在2018年班夫山地电影节上,它力压《徒手攀岩(Free Solo)》《黎明墙(The Dawn Wall)》等众多户外强片,摘得综合大奖。评审团成员说:“我们选择了最打动我们的电影,那部让所有人都流泪的电影。”

影片的主人公艾瑞克•维汉梅尔(Erik Weihenmayer)并非临危不惧,而是根本看不到眼前的巨浪。他13岁时双目失明,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盲人探险家。然而,激流咆哮,艾瑞克不得不问自己:

我已经登上过珠峰,为什么还这么害怕?(信息来源:《Vision Matters More Than Sight in 'The Weight of Water'》刊于outsideonline.com)

驾驶单人皮划艇冲过巨浪。图片来源:303magazine.com

比珠峰可怕十倍

作为一名盲人,艾瑞克完成过众多旁人难以想象的探险:

  • 1996年,在优胜美地攀登酋长岩(El Capita),和同伴完成The Nose路线;
  • 200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盲人;
  • 2008年,登顶查亚峰,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跳伞、骑行、马拉松、滑雪、攀冰……虽然失去视力,艾瑞克却没有失去对探险的热衷。就在他完攀七大洲最高峰的那年,一位漂流向导邀请艾瑞克尝试皮划艇,他立刻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攀登酋长岩。图片来源:nationalgeographic.com

在山间骑行。图片来源:scarpa.com

我喜欢独立,喜欢急流,它在你不知不觉中击中你,你要在波浪中及时做出反应。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信息来源:《Erik Weihenmayer Biography: A Blind Man’s Ambitious Will to Climb Mt. Everest》刊于mensjournal.com)

在他看来,攀登很慢,人们在岩壁间小心前行,需要力量和耐力。皮划艇漂流则疯狂许多,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事情,波浪从难以理解的方向袭来,感觉就像进入了战场。他舞动着船桨,被浪花掀起又吞没,浮沉之间,一叶小舟像长出翅膀一般,在水面飞驰而过。

整理装备。图片来源:weightofwatermovie.com

漂流听起来刺激,然而,无论视力完好与否,这都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起初同伴先在前边划行,定时吹救生哨,为艾瑞克领路。但是,浪声喧腾有时会遮住哨声,同伴也很难在划船前行的同时转身吹哨。

于是同伴转为在艾瑞克后边划行,这样既能控制相互之间距离,也能随时大声喊出“左转”“右转”等指示。然而,这都没办法解决根本问题,浪声大时依然会吞没指示,如果距离太近还会发生危险。他们试过无线电等手段,最后才找到一套可以防水的蓝牙对讲系统。

和同伴在急流中划行。图片来源:weightofwatermovie.com

训练日复一日,艾瑞克的漂流技能日渐娴熟,即使在急流中,也能很好地完成颠倒翻转。但在尝试漂流墨西哥的乌苏马辛塔河后,他竟然几个月都没有靠近皮划艇。这是前所未有的,教了他五年漂流的教练从未看到过艾瑞克内心如此恐惧。

艾瑞克承认,皮划艇漂流比他做过最可怕的事情还要可怕10倍。

失明是一种解放

恐惧往往与探险同在,可怕的事情伺机而动,而艾瑞克从出生开始就与此相伴。

1968年,他生于美国丹佛,是家中第三个孩子,3岁那年他被诊断为患有“视网膜分层剥离”。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眼疾,视网膜从瞳孔中央开始脱落,医生预测他将在十一二岁时完全失明。

确诊时,他只剩下局部视力,无法直视事物。母亲坚持让艾瑞克上普通学校,而不是被送进盲人学校,只能学着给钢琴调音。在学校,他永远坐在最前排,用大号字体的复印课本,脸贴着书用放大镜阅读。

小时候的艾瑞克。图片来源:纪录片《盲视》

艾瑞克一天天长大,书上的字体也越变越大。他喜欢玩单车飞越,从山顶的车道飞驰而下,冲到家里一处事先安置的木板,每次从空中落地,他都单手高举,朝假想的观众致意。

8岁那年,艾瑞克照常骑车回家,突然觉得车子和路面都摇晃起来。他使劲摇摇头,闭上双眼又睁开,眼前仍一片茫然。他决定再来一次单车飞越,以此证明一切正常。但这次棕色的木板和马路融为一体,他一次次尝试,要么撞在木板上,要么从一旁的路上骑了过去。最后他只得放弃,赌气地将自行车摔进车库。

这一切父亲都看着眼里,第二天他将艾瑞克叫出来,鼓励儿子再试一次单车飞越。艾瑞克犹犹豫豫地骑车下坡,猛然发现自己这次可以辨别木板的轮廓。原来父亲用橙色的喷漆涂满木板,艾瑞克得以继续玩单车飞越。

艾瑞克的父亲。图片来源:纪录片《盲视》

然而,这不过是短暂延续他的正常生活,无论家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阻挡失明的脚步。艾瑞克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小,13岁时,他完全失去了视力。

失明后,他开始叛逆起来。母亲要求他使用手杖,他却暗中发誓死也不用,并使出各种坏招把手杖弄坏,用脚踩断、扔在路上让车轧断……他不肯学习盲文,故意把纸上的字抠掉,改造成脏字让老师再读一遍。

艾瑞克的母亲。图片来源:纪录片《盲视》

捣乱并没有什么作用,母亲不停地买来新手杖,老师还是坚持教他盲人所需的技能。艾瑞克依旧故我,在学校“残疾人专用”的车上也不忘抱怨。“带着你的谩骂从我的车里滚开。”听到司机的话,艾瑞克反而颇有成就感,他一直讨厌车上的“残疾人专用”的字样。

他不无得意地下了车,突然“砰”的一声,一个篮球重重砸在他头上。

你是个瞎子。

司机捡起篮球又说,“接受事实吧,你连篮球都接不住。这次我告诉你球会何时来,伸出手,现在!”球一下子撞进艾瑞克的怀里,司机开口道: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总是抗拒。要学会让别人接近你的世界,从让他们帮助开始,然后你就能学会自己去抓住球了。(信息来源:《触摸世界之巅》,艾瑞克•维汉梅尔/著,朱洁/译)

16岁时,艾瑞克得到人生第一只导盲犬维萨德。图片来源:edition.cnn.com

从那以后,艾瑞克的生活有了细微的变化。他学会用手杖探索环境,能用盲文写出完整的文章。新学期大家都在努力加入体育队伍,艾瑞克也不甘落后,选了摔跤。

失明之前,为了防止撞击导致视网膜提前脱落,他被禁止参加任何对抗运动。如今问题已不存在,失明反而解放了他,从小处处受限,如今他摩拳擦掌,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获得奖牌。图片来源:blogspot.com

探险人生

艾瑞克很快在摔跤上崭露头角,作为初学者在中期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连老队员都对他刮目相看。他慢慢从失明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生活却再一次将他推下悬崖。

高一那年暑假,他的母亲因车祸去世。艾瑞克的世界破碎了,“即使失明一千次,和这般悲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他痛苦地想到:

我们要学会在不断失去中存活。上帝会夺去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视的东西,于是我们只得依赖第二重要的勉强过活,然后,上帝连第二件也会拿走。(信息来源:《触摸世界之巅》,艾瑞克•维汉梅尔/著,朱洁/译)

艾瑞克和母亲在一起。图片来源:纪录片《盲视》

哥哥们都去上大学了,只有他和父亲面对空荡荡的家。第二年春天,父亲把艾瑞克送去马萨诸塞州,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同一年龄层的盲人,学会了用“回声定位法”,像蝙蝠一样“听辨”事物。更重要的是,他接触到了攀岩。

在岩壁之上,手掌变成了他的眼睛,他尽可能将手臂伸远,上下左右地寻找手点。教练告诉他,要感受岩石透露的信息:有粗糙断裂的地方就会有缝隙,有浅凹槽的地方就会有深凹槽。他不再怀念失明前的单车飞越,

过去的一切荡然无存,而原因就是,我终于发现:我能攀岩!(信息来源:《触摸世界之巅》,艾瑞克•维汉梅尔/著,朱洁/译)

在岩壁上。图片来源:maxim.com

上帝的确拿走了一些东西,但他却以奇怪的方式给予回赠。“努力地面对崭新的未来吧!”培训结束后,艾瑞克对新朋友这样说到。

艾瑞克的探险人生,由此开启。大学时,在父亲和哥哥的带领下,他经常去徒步旅行,曾穿越秘鲁的印加古道、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Batura冰川。

获得教育硕士后,艾瑞克想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带着“去西部”的想法,他来到凤凰城的一所学校教书。西部广袤的沙漠中,有无数死火山值得探索,艾瑞克和山姆组成搭档,经常一起攀岩,并一起登顶了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

在麦金利山上。图片来源:seedsandfruit.com

在凤凰城,他还遇到了一生挚爱,同一学校教书的爱伦。从爱伦上课的教室望出去,恰好可以看到一面60米高的岩壁。艾瑞克邀请爱伦一起攀登这面名为“僧侣祈祷”的岩壁,在山顶上,他拿出预先准备的求婚戒指,紧张地等待爱伦的回答。

“我愿意。”爱伦温柔的声音响起。山顶的阳光格外温暖,脚下传来车水马龙的响声,艾瑞克已经想好了婚礼举办的地方——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登顶登顶乞力马扎罗。图片来源:seedsandfruit.com

触摸世界之巅

结婚以后,艾瑞克并没有放慢挑战的步伐。从非洲回来一周后,他就和同伴驱车前往优胜美地,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们沿着The Nose路线登顶酋长岩(El Capita)。之后他转战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经过两次挑战终于登顶。

2001年,艾瑞克已经失明20年。山谷间回荡着“叮铃叮铃”的声音,这是队友登山杖上的铃铛在响,艾瑞克跟随声音就能找对方向。他手持两支特制的登山手杖,这样即使在冰雪中,他也能准确找到队友留下的脚印。队伍停下来,紧张的喘息此起彼伏,队友捉住他的手,将手杖抬高又抬高,艾瑞克马上就会意地笑起来——珠穆朗玛峰到了。

队友指出珠峰的位置。图片来源:纪录片《视野之外》

盲人挑战世界最高峰,一开始就受到质疑,许多登山前辈写信过来,劝艾瑞克放弃计划。对于攀登的风险,队友干脆地回应说:

艾瑞克在山上非常强壮,他了解装备和绳索技术,并且攀登速度超过了50%的登山者。许多顶级登山者质疑,盲人是否应该在那座山上。但是,除非你去,否则你不知道。(信息来源:《BLIND AMBITION SOME SAY THAT THE QUEST OF SIGHTLESS CLIMBER ERIK WEIHENMAYER TO SUMMIT MOUNT EVEREST IS FOOLHARDY. HE AND HIS TEAM SAY IT'S WORTH THE TRY》刊于si.com)

开始攀登的十几年间,艾瑞克一向都努力做到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当朋友帮他搭帐篷后,他回家后在院子里一遍遍将帐篷建好又拆掉,烈日灼人,他练到大汗淋漓终于能赶上常人的速度。为了挑战麦金利峰,他和山姆每天背着60多斤的背包爬上50楼,持续了一个月。

和队友一起攀岩。图片来源:dreamjobbing.com

在山上,他学会了绳索打结、雪谷救护和雪崩急救,从没有在雪地上摔得到处打滚。为了攀登珠峰,艾瑞克和队友进行了一年的体能训练,在落基山脉攀登了数百次。在珠峰,他也希望能继续为团队做出贡献,

如果我登顶,我会有尊严地到达它。

攀登珠峰前要穿越昆布冰瀑,途中有许多冰裂缝,横梯在风中颤抖,艾瑞克第一次花了13个小时才完成冰瀑穿越。经过一次次练习,他渐渐适应环境,将时间缩短到了5小时。一个月后,艾瑞克的体重降了20多斤,冲顶的时刻也马上到了。

走过冰裂缝。图片来源:erikweihenmayer.com

在南坡背面,要经过6米几乎垂直的雪坡,爬上刀刃一般的山脊。艾瑞克调稳呼吸,先用手杖找好脚印,然后小心地将脚慢慢放进去。攀登希拉里台阶时,他顽强地向上挪着,“全身的肌肉仿佛在冲破一道水泥墙壁”。

登顶珠峰。图片来源:erikweihenmayer.com

对于盲人而言,世界之巅的景色与他处无异,永远是一片黑暗。但是,在视野之外,艾瑞克感受到了8848米有多么特别。经幡在风中飘荡,这里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

我感到周围一片空旷,斗转星移全部清晰可闻。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我最初登山的时候。(信息来源:《触摸世界之巅》,艾瑞克•维汉梅尔/著,朱洁/译)

艾瑞克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他登顶珠峰被评为2001年最伟大的体育成就之一。图片来源:kickasstrips.com

视野之外

在攀登珠峰之前,美国盲人联合会主席马克•毛瑞尔(Marc Maurer)曾问艾瑞克:“当人们想起失明时,他们会想到什么?”他们决定提供赞助,因为他们希望当人们想起盲人时,不只会想起海伦•凯勒,还会想到艾瑞克——第一位登顶珠峰的盲人。这件事也成为艾瑞克开始漂流的原因。

在尝试漂流乌苏马辛塔河时,艾瑞克突然觉得河水沸腾了,“桨!划桨!”同伴的喊声传来,透着万分焦急。他尽可能挥舞着手中的桨,但无济于事,漩涡将船牢牢困住,他栽进水里,从驾驶舱里被吸走。

什么也看不见,水声似乎吞没了一切,艾瑞克完全不知道哪里才能上去。万分幸运的是,他抓住了一艘安全船。但这件事几乎让他想要放弃这项运动。

在浊浪中划行。图片来源:dreamjobbing.com

不过,从出生起就与恐惧相伴,艾瑞克并没有一味消沉。他去了美国白浪中心,在那里的人造急流中训练了四天,并在巴西等地进行了额外训练。之后,他又重回乌苏马辛塔河。“不过是去乘风破浪”,他试图让自己放松下来。河水又开始沸腾,这次他终于顺利回到水面,继续冲向下一个浪头。

2014年9月,艾瑞克和失明的海军退伍军人朗尼•贝德韦尔(Lonnie Bedwell)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这里是世界上最惊险的白浪漂流胜地之一,沿途会有15英尺(4.5米)的波浪、26英尺(8米)的瀑布和校车大小的漩涡,更有200多个急流奔腾不息。在团队的语音指引下,两位盲人划行277英里(约445千米),完成了科罗拉多河的全程漂流。

科罗拉多大峡谷。图片来源:weightofwatermovie.com

当人们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时,我讨厌它。(信息来源:《Vision Matters More Than Sight in 'The Weight of Water'》刊于outsideonline.com)

艾瑞克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说到这句话。失明带来的不便显而易见,黑暗、恐惧、不安,即使成为最杰出的盲人探险家,也无法避免这些。艾瑞克只是尽可能地接近自由,用其他感官接触美好,并记住这些瞬间,求婚时山顶的微风、珠峰之上的空旷……

感受山巅。图片来源:principiacollege.edu

2010年,他创立了“无障碍(No Barsriers)”公益组织,通过组织户外运动,鼓励人们“找到自己的内心目标,并为世界做出最大贡献”。作为一名盲人探险家,艾瑞克一直致力于突破障碍,当他从珠峰下来后,团队负责人告诉他一句话,而这句话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

不要让登顶珠峰成为你做过的最棒的事情。(信息来源:erikweihenmayer.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