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瞠目结舌!2000年前汉代王室居然就流行“熊出没”?

让文物活起来,

让国宝会说话!

——《徐州宝藏》

“熊出没”系列动画片袭卷全国多年来,已经多次刷新收视率榜单!“熊大”“熊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熊,这强壮且笨拙的生物,它的文化内涵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熊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

我们在写“熊”字的时候,会先写出一个代表正能量的“能”字,“能”就是熊的本字。

甲骨文“熊”字

今天我们自称龙的传人,殊不知真正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非龙,而是熊。

“熊”是华人公认的祖先——黄帝所在部落的姓氏。

史载"黄帝有熊氏","本是有熊国君之子"。

如今在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还有一个村庄叫"能(nài)庄"村,据说原名为"熊庄",因村民嫌不好听才改为“能庄”。

这会不会是黄帝氏族的熊图腾留存于今天的痕迹呢?

熊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信仰。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原本就是黄帝有熊氏的后裔,且文献中多有鲧、禹、启死后化熊的描述。

为什么看似傻乎乎的熊,会成为我们祖先膜拜的图腾呢?

有学者说是因为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也有学者认为熊的季节性活动规则,尤其是冬眠的习性,给先人造成一种死而复活的印象。

因此熊被视作大自然力量重生的体现而受到崇拜。

我们姑且不论这两种观点谁是谁非,总之,熊在代表我们祖先精神信仰的图腾动物中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后可不敢再说"笨熊""蠢熊"了哦!

玉熊—徐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这种崇拜情节一直延续在各朝各代,以熊为造型或为纹饰图案的器物在考古中也屡屡出现。

在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展厅内就陈列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玉熊”,深受观众喜爱。

这只雕刻于汉代的玉熊,为和田青玉材质,造型做伏卧状,憨态可掬,体型肥硕,表情生动,采用圆雕和局部线雕相结合的手法,圆润洗练,生动传神。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只熊看上去丝毫没有野生熊的生猛,一脸娇憨温顺之状。

玉熊的脖上拴有嵌海贝的项圈,原来它是被宫廷王室驯养过的萌宠,看来汉代王室豢养熊已蔚然成风!

据考证,斗熊在汉代是一种武士之间盛行的游戏,成为彰显男子力量与勇敢的运动,如汉广陵王刘胥就是个斗熊好手,竟能“空手搏之”,霍去病墓前的“人与熊”石刻就是这种场景的真实再现。

玉熊失而复得,楚王御用!

关于这件玉熊的身世却颇为曲折,这不得不提及位于徐州茅村的北洞山楚王墓。

汉墓在村内东南部,50年代村民放牛时在山南坡踩出了一个洞,那时敌特观念很强,村民不敢入内。运河南岸琵琶山的驻军刚从朝鲜战场回国,听说后持枪入内,未发现敌情。但从此村民开始陆续入内,不少人拿走了文物。这只玉熊就是当时被村民徐德怀入墓捡到的,直到1987年捐给徐州博物馆。

那么,这只憨厚怡人的玉熊究竟作何之用呢?汉时没有椅凳,室内皆席地而坐卧,王室贵胄之家备有低矮的床榻,上面也要铺席,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因此席镇应运而生,这件玉熊就是楚王生前用来压席角的御用之镇!古人对室内陈设和生活细节的讲究仅从玉熊便能窥之一二,2000年前汉人精致生活的场景也随之跃然眼前······

徐州广播和徐州博物馆联袂打造文博探索类节目《徐州宝藏》

播出时间:

【周六】

FM103.3—8:50 17:50 20:50

FM91.6— 12:00 20:00

【周日】

FM89.6— 7:00

FM93— 10:55 18:55

FM105— 22:45

您还可以下载以下APP关注本栏目

本期撰稿:张译丹播制:张强|编辑:智慧

『  合作媒体  』

转发之后你会发现,你比以前更有文化了!

「  特别鸣谢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