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是合脚的鞋,不大不小

文:曾春生 读史 特约作家

说话、办事、做人,最难,是把握分寸;最好,是把握住了分寸。

分寸,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离。什么是分寸?分寸者适中,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之谓也。

分寸是合脚的鞋,不大不小;分寸是及时的雨,不早不晚;分寸是暮春的风,不冷不热;分寸是烹调的盐,不咸不淡。最美的分寸,莫过于古人之形容美人:增之一分太高,减之一分太矮,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不及是不到火候,过头则又容易偏激,都做不好人,办不成事。只有如同击鼓,打到鼓点,方谓成功;又如射箭,射中靶心,方称高手。 做事,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大学问;做人,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大境界。

与人相交,过远,谓之“疏”;过近,谓之“狎”。疏则不親,狎则不纯。只有不疏不狎,恰如其分,才能成真正的君子之交。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准确把握分寸方为智者,凡事不可做到十分十,留一点缺口去突破,留一点高度再超越,更显智慧,更觉完满,把握就在方寸之间。

过头话莫说,过头事莫做,凡事有度,过则必反。朱熹说得好:“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谦虚虽好,过谦,人家要防你作假;沉默是金,过默,人家也要防你藏奸。为人处世,过了分寸,你自己觉得再好的事,人家都要对你产生反感,提高警惕,做人做事能不把握好分寸?

把握分寸,道理好说,拿涅太难,别看我说时清醒,或许做时也犯糊涂,只能是心响往之,遇事谨言慎行,尽力去把握好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