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三只松鼠的一款网红“乳酸菌蛋糕”,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于是到网店上去探了个究竟。

毕竟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产品类型,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点开了产品链接。

从销售量来看,“网红”还真不是盖的,已经至少有20万人购买。

但我越看越觉得不对,这个“乳酸菌”怎么像是个忽悠?

网店商品名叫“乳酸菌夹心蒸蛋糕”、产品包装写着“乳酸菌夹心、酸甜乳酸菌”,产品页面大写的“乳酸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我看了看配料表,看不到乳酸菌,只有一个“乳酸菌味馅料”。

这一个“味”字耐人寻味啊,因为通常在食品工业中这代表了用香精调味,而没有货真价实的原料,类似“牛肉味蚕豆”。

(另外乳酸菌味是个啥味...乳酸菌没啥味呀)

但是很遗憾,很可能由于馅料的重量不足蛋糕总重量的25%,因此按照法规要求可以不标注馅料的配料表,因此我也无从得知其中的秘密。

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家恰好还有个热卖的“乳酸菌小面包”。

你看这诚意满满的夹心,重量起码占了总重量的1/3。

于是在这里我找到了它的配料表,当然这里馅料名字改成了“酸奶味馅料”。

这个馅料对我而言并没有太复杂的成分,无非是油盐糖、乳化剂、保水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香精、色素。

很抱歉,并没有乳酸菌,也没有酸奶,连奶都没有。

我还在乳酸菌面包的产品宣传页面上看到了“活力乳酸菌”、“100万乳酸菌”、“进口乳酸菌种”等信息。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有“100万进口的活力乳酸菌”,它们是如何实现防腐剂环伺左右而不灭,常温保存却不失活的呢?

最近几年,围绕益生菌和肠道健康的研究非常热门,但商家的营销显然已经走在了科学研究的前面,各种噱头层出不穷。

希望消费者在购买益生菌相关产品时保持冷静,并记住以下三个定律:

1、益生菌需要是活菌,有研究认为死菌也有功效,但证据不充分,吹牛谁都会。

2、益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想要发挥功效,通常是以亿计的。

3、益生菌的功效有菌株特异性,笼统的说有益生菌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