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天| 这位国画大师一生传奇、画作无数,其绝笔究竟画的是什么“葫芦”

  今天,中国脑健康日。

  自2000年起,每年的9月份被定为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为中国“脑健康日”。怎样让大脑永葆活力?收好这30招,一起来激发“最强大脑”。

  今天,也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保护臭氧层,我们可以从这些小事做起——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14岁做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学习刻印,40岁时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他一生充满传奇,一生画作无数,他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

  61年前的今天,他走了,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供后人欣赏。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葫芦》还颇有些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齐老最后画的是什么“葫芦”。

  这是属于“今天”——9月16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0年9月16日

  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社街工会联合会正式挂牌

  2000年9月16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社街工会联合会正式挂牌。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以街为单位组建社街工会的新途径。

  1998年9月16日

  新长铁路正式开工

  1998年9月16日,新长(新沂至长兴)铁路正式开工。这条铁路全长638公里,由陇海线的新沂站引出,经淮阴、盐城、海安,于靖江轮渡过江到江阴,再经宜兴至浙江长兴,与宣杭(宣城到杭州)铁路接轨。

  1994年9月16日

  中国—新加坡比较研究中心成立

  1994年9月16日,中国—新加坡比较研究中心在苏州大学成立,这是我国首家专门研究新加坡和中国比较研究的学术机构。

  1986年9月16日

  全国皮革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业

  1986年9月16日,全国皮革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南通苏桑皮革有限公司(南通与法国合资经营)开业。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994年9月16日

  兰新铁路复线全线铺通

  1994年9月16日,兰新铁路复线提前全线铺通。兰新铁路复线全线铺通,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西北地区的运输条件,对促进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2年9月16日

  侵华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平顶山惨案发生在1932年9月16日,当时负责看守抚顺煤矿的日军抚顺守备队在扫荡中把杨柏堡村附近平顶山村庄的居民集合在山崖上用机关枪扫射,部分扫射幸存的村民也被刺刀捅死,尸体当天被焚烧处理。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碑(资料图片)

  此次屠杀,平顶山3000余名无辜百姓横遭杀戮,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儿童,400多户人家几乎被杀绝,800多间民房被烧毁,整个平顶山只有二三十人死里逃生。

  1919年9月16日

  周恩来组织参加的觉悟社成立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天津男女学生的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

  于是,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诞生了。当时社员有20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谌志笃等。

  图为部分社员在天津的合影。前排左五为邓颖超。后排左三为马骏、左五为郭隆真、左七为周恩来。

  这个组织比较严密,发展新社员必须有3名以上社员介绍,由全体社员讨论决定。社内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办法决定每人的代号,如周恩来抓到5号,代号就是“伍豪”;邓颖超抓到1号,代号就是“逸豪”。

  1920年1月该社创刊《觉悟》,只出了一期。其中的《觉悟的宣言》等,是由周恩来撰写的。不久,周恩来、郭隆真等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捕,觉悟社便转入了地下。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957年9月16日

  国画大师齐白石逝世

  1957年9月16日,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7岁。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其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他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到底哪一张是绝笔或被认定为最后的作品呢?

  过去,坊间一直认同其子齐良迟先生的说法,《风中牡丹》被认为是齐白石的绝笔。

  《风中牡丹》

  但据美术史家王鲁湘的考证,齐白石绝笔之作藏在张仃(张仃是齐白石未行拜师礼的弟子,但与齐白石有很深的缘)家里。这张《葫芦》之所以被认定为白石绝笔,白石老人去世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白石遗作展上,经主办方及李可染、张仃、黄苗子等白石老人生前好友和学生的证明、认定,确定为白石老人生前最后的作品。

  《葫芦》

  这张绝笔《葫芦》一直秘藏于张宅,从未发表,但它却是京城美术界精英圈子里的赫赫明星。

  据画家李可染回忆,当时的齐白石已经有些糊涂了,“九”字不知道该怎么写,到了“岁”就直接写错了,只能够凭自己的直觉画画,即便是画了一辈子的画,但是到最后由于体力和脑力的不支,实在是画不出来了。

  齐白石一开始用黄墨去画葫芦,画下正确的一笔,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但当他接着去画叶子的时候出错了,把叶子也画成了葫芦。

  而且,葫芦留白处冒出两笔淡墨,就好像葫芦被打了两个洞。

  当画藤蔓时,又恍惚了,画着画着又成葫芦了。齐白石老人在做这幅画时已经是精力透支了,能画出样子来已经实属不易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齐老画的这幅画是别有一番风韵在的,比如说他画的藤蔓,这藤蔓真是绝了,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画出葫芦的成熟、沧桑,把经过风吹雨打后形成的那种弯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连李可染后来都说,齐白石的这幅画最绝的就是这藤蔓,用笔用墨堪称是神来之笔,是神在走,而不是笔在走。这幅画笔墨中蕴含的精气神已经超越了白石老人本身的身体状态,是一种修养在纯粹自由自然自在自为的状态下释放。

  面对这样一幅画,邹佩珠先生甚至说,如果长期不看这幅画,就像生了一场病一样,看完这幅画,精神头也足,人也兴高采烈了。

  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出生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宣布复辟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同年6月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丁叮综合整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