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二字诞生于太昊时期,相传是人皇伏羲看到河图、洛书后而发出“天书”的感慨。事实上,河图、洛书是上古时代的两幅图案,而非书籍,不过,几千年以来,无数学者研究这两幅图案,但至今也没能完全解读出来,而河图洛书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象征,更是世界学术界的奇迹。中国古代有着无数的古籍,很多古籍都流失历史长河,古籍失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战乱以及朝代变更则是古籍失传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古代的这3大古籍,一部是黄帝时期的《阴符经》,一部是预言中国唐代之后两千年世界的《推背图》,还有一部古今以来无人能懂。

《阴符经》

这是中国古代最神奇的一部古籍,也是中华文化的隗宝之一。相传,《阴符经》成书于黄帝时期,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阴符经》的看法与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认为这是谈道家修养方法的书,有的认为它是纵横家的书,所谈都是权谋术数;也有人认为它是兵家的书。不过这确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天书,古籍内容就说了“知之修炼是谓圣人”,也就是说谁彻底领悟了《阴符经》的精髓,谁就是圣人。

历代以来,无数人都翻阅过这一部从“观天之道”起,至“我以时物文理哲”为止,共计400字的“天书”,但几乎无人能懂,而真正领悟《阴符经》的也只有黄帝、太公、苏秦、张良、诸葛亮、宋代二程等人物,这些人物不是圣人就是在某一领域有着极为突出的人士。可见,《阴符经》确是是一部关于“圣人”的天书。

《推背图》

关于唐代预言书《推背图》的传说,想必绝大多数国人都非常的了解。和历史上其他预言书不一样的是,这是一部预言唐代以及后世2000年历代国运之书,不过这是一部天书,因为在预言没有发生之前,是没有能解读出推背图卦象的意思,但在事件发生后,世人再次翻开推背图则后知后觉,恍然大悟。还有一说法是这一部预言“天书”中的60卦象,也就是60个预言已经实现了43个。

《仓颉书》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的文字起源于黄帝时期,当时轩辕黄帝为了更好的与华夏族人交流,并且想将一些常识的东西教给族人,于是命史官仓颉,仓颉呕心沥血,历经了10多年,将民间的刻符、象形文字符号进行收集、整理、改造形成了中国的早期文字。仓颉造的字,从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动。而仓颉则被尊为“造字圣人”。

而《仓颉书》则是由仓颉所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书,文书共有28字,但却是中国古今最难懂的“天书”,历代以来几乎无人能看懂。有学者推测,古今以来无人能看懂这部古籍的原因不是因为世人愚钝,而是因为《仓颉书》是用古彝文书写的。《仓颉书》这种字体与秦代以后的字体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一般认为,这种字体出现在甲骨文之前,但“仓颉书”究竟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内容,目前还是一个千古谜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